• Beads Newsletter
  • Posts
  • 拒绝 5000 万美金的收购:一家 newsletter 平台的背后 | Beads #86

拒绝 5000 万美金的收购:一家 newsletter 平台的背后 | Beads #86

戏剧化失败就是你不敢尝试的原因

Hi,

我是 April,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86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2373,比上周净增 14欢迎新订阅的朋友们!

我们的下一个订阅小目标是 2.5K+,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还请继续帮我们把 Beads 转发和分享出去,这对我们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直接转发每期的邮件给朋友,也可以直接把 Beads 的订阅地址发给对方:https://beads.beehiiv.com

如果你对 Beads 有什么好的建议、反馈或者合作的想法,都非常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每封邮件我们都会及时回复。

同时,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及时地收到 Beads 相关的最新信息,非常推荐你关注我们的 微博小红书Twitter(X)、Threads 账号,每期 newsletter 发送后,我们也都会同步社交账号提醒。另外,我们也会在社交账号上不定期分享一些其他的播客笔记内容和简短的 take-aways。

今天要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The Danny Miranda Podcast 的单集:Tyler Denk - Turning Down $50 Million,我们在第 56 封邮件中就已经分享过 Danny Miranda 的节目,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回看。

这集节目的嘉宾 Tyler Denk 就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 newsletter 平台 beehiiv 的联合创始人兼 CEO。因为和我们使用的平台密切相关,所以当时看到这集节目就立马一键收藏起来,最近有时间细细听完后,觉得不愧是一个优秀的产品人和创业者!

早在大学期间 Tyler 就自学成才,学会了软件开发并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VentureStorm (这是一款将企业家和初创公司与能力出众的软件开发人员联系起来的 Web 应用),离开后他一直与初创公司合作。后来他加入了 Morning Brew (一家把 newsletter 做到极致的公司,后面有机会我们也会分享这家公司和创始人的故事)。2020 年退出后,又在谷歌担任了一段时间的 YouTube Music 产品主管,在这之后才创立了 beehiiv

这集里 Tyler 分享了他的工作经历和这些经历对他产生的影响,创立 beehiiv 之后遇到的 highs and lows,以及他一路走来的经验和心得。我从中挑选了一部分我个人认为比较有借鉴和学习意义的内容分享给你,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 Tyler Denk 的故事,也可以找来这集节目听听看!

拒绝 5000 万美金的收购

故事要从 Tyler Denk 拒绝了一笔 5000 万美金的报价开始说起。

beehiiv 这家公司成立于 2021 年 10 月,在经过了 18 个月左右的经营之后,Tyler 收到了一笔 5000 万美金的报价想要收购 beehiiv,他几乎没怎么思考就拒绝了,利落干脆。

这份底气一部分来自于 beehiiv 成立之后做出的显著成绩,一部分也来自于时机 (timing)。

非常巧的是,Tyler 接到报价的时间正好是在公司 A 轮融资 (Series A) 结束前的 1-2 周,此时 Tyler 方面已经找过专业的团队对 beehiiv 进行了将近一个多月的评估和调查,结果显示当时公司估值已经超过了 5000 万美金这个数字。

Tyler 坦言,如果自己是在三年前也就是公司创办前收到这笔报价,或者公司成立后经营不善导致处境艰难急需用钱,他会毫不犹豫地接受这笔钱,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

beehiiv 成立 20 个月之后就已经有了 15 万名注册用户,152 万个活跃的 newsletter 账号,这个数据让 Tyler 看到公司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尽管目前一切算是刚刚开始,还有很多事情有待完善,但他有充足的信心去将 beehiiv 一步步打造成他理想中的能改变整个领域格局的企业。

So,在平台价值上,他的目标是 billions,而不是眼前的 5000 万。

与众不同的心态

不过话说回来,在「拿着 5000 万美金去享受人生」和「继续辛苦奋斗之间」,你们会怎么选?

虽然时机和实力让 Tyler 有了拒绝 5000 万美金的底气和资本,但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他要面对无数的变化、挑战、问题和压力,大概很少人会在「巨大的眼前利益」和「充满未知的未来」中选择未来,Tyler 无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相比于其它播客节目着重讨论 beehiiv 采用的运营策略,主持人 Danny 更想知道是什么让 Tyler 的想法如此不同?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让 Tyler 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拥有了不小的成就,并决定继续走下去?

为了今天的节目, Danny 甚至找出了 Tyler 在 2017 年发表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Success begins with a mentality. What separates entrepreneurs from every other type of normal person is their unprecedented determination to solve problem after problem, despite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t's a characteristic many describe as “Grit”. And if you don't have it, I think the odds of you being a successful entrepreneur are against you.

成功始于一种心态。企业家与其他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他们尽管面临挑战,却拥有前所未有的决心,去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许多人将这种特质描述为「坚毅」。如果你没有这种特质,我认为你成为一名成功企业家的几率很低。

搞笑的是 Tyler 听后第一反应是尴尬,不过对于「坚毅」这件事他的态度还是和之前保持一致,创业和工作的经历是他拥有目前心态的主要原因。

从 Morning Brew 学到了什么?

影响最深的还是在 Monring Brew 工作的时候,Tyler 说他刚进公司时团队一共有四个人,且大家都只有 22、23岁,都没有相关背景和经验,而当 Tyler 离开公司的那一年,公司差不多有三四十位员工,现在已经发展到大约有 200 多位员工。

这是一个从 0 到 1 的过程,过程非常困难,但是 Tyler 亲历了这个过程,他逐渐学到了如何吸引第一批客户,如何留住客户,如何让公司实现盈利,如何让公司更好地运转起来...... 这些实战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 Tyler 建立起现在的这种心态。

见过困难,克服过困难,获得过成功,有了经验,就可以继续成功。

beehiiv 进军的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但 Tyler 说,和在 Morning Brew 工作时的心态一样,客户当然可以使用别家的平台,但 beehiiv 就是会更好用。

除此之外,Morning Brew 的两位创始人 Austin RiefAlex Lieberman 也是 Tyler 学习的榜样。

Tyler 说 Alex 是他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善于表达的人之一,他的讲故事能力、推销能力和团结团队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同时他还拥有坚定不移的勇气 (unwavering grit),即使对方拒绝他 800 回,他还是会笑着发邮件给对方。

Alex 让 Tyler 学习到如何推动公司的愿景 (vision) 向前发展。

Austin 则是 Tyler 见过的最善于操作 (operational) 和分析 (analytical) 的人,他超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公司和团队非常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和资金实现更快的发展,如何进行同组分析 (cohort analysis),如何吸收其它公司成功案例的经验并应用到自己的业务中来,等等。

总的来说,经历和榜样的成就 Tyler 了现在的心态。

选择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

在加入 Morning Brew 之前,Tyler 曾通过了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 (Deloitte) 的面试,入职时间都定下来了,但他最后因为朋友的一个建议,而果断在德勤和 Morning Brew 之间选择了后者。

他那个朋友是这样说的:「你可以去德勤,然后可以成为 5 万名员工之一,你也可以去 Morning Brew,在那里你会是唯一一个做这件事的人。」

听完朋友的话,Tyler 想做那个唯一,他说:

I think it's like more of a personality thing in the sense that I've realized that I hate complacency. And so anytime I have gotten complacent into my life, I've tried new things or put myself in situations where I'm kind of over my head, where I'm forced to work harder, learn something new, or be uncomfortable fo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性格问题,我意识到我讨厌自满。所以每当我对生活感到自满时,我就会尝试新事物,或者让自己陷入一种无法应付的境地,被迫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新东西,或者让自己在一段时间内感到不舒服。

德勤代表着相同的朋友圈,熟悉的生活环境,以及不能发挥自己能力和潜力的工作环境,这几乎没什么挑战性,很容易让 Tyler 感到自满,但他不愿意感到自满。

于是他去了 Monring Brew,去了纽约。

大约四年后,从 Morning Brew 辞职,又加上和交往四年的女友分了手,他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洛杉矶,创办了 beehiiv

So the combination of moving city, moving jobs, starting a business, ending a four year relationship, all in like a two month span is like as much change as you could possibly ask for. And like that's where I really thrive is the excitement of starting fresh and putting myself in an uncomfortable situation.

所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城市搬迁、工作调动、创业、结束四年的恋情,这一切算是一个人可以在这么短时间内经历的最大改变了。而这恰好是我我真正茁壮成长的地方,在重新开始的兴奋和置身于一个不舒服的境地中成长。

这一段是我自己整期节目中最喜欢的一小段,其中并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也没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就是狠狠感动和共情于 Tyler 身上的一股劲。当然在节目中他也提到了自己的焦虑和面对的问题,但他就是要去做,不管代价是什么,这是他的选择,他很满意。

从大学开始我就离开家辗转去了西安、美国、香港、长沙、上海生活和学习,每一次环境的改变都让我害怕,但每一次的重新适应又让我觉得很幸福,当然也想象过如果一直待在爸妈身边会怎样,但是和 Tyler 一样,我也很满意自己所有的经历,只希望未来的经历能更丰富一些!

你设想的不利面 (downsides) 并没有那么不利

接着上一段 Tyler 放弃原有的一切去洛杉矶重新创业的故事,Danny 提问到「如果现在有人也想改变自己现有的生活,想分手,想创业,想做些不一样的事情,Tyler 会给出什么建议?」

Tyler 回答说:

I think a lot of people overindex on the downsides, and it takes a lot of thinking to realize that the downsides are never as bad as you expect them to be. So as crazy as, and illogical as that may have sounded to make all of those changes all at once with a ton of uncertainty, there was also fairly calculated and me trying to think through what is the worst case scenario of any of these decisions. And if I end up in Los Angeles, where I kind of wanted to end up, and there's a big world, there's plenty of people to meet. And if this business doesn't go well, can I apply the skills elsewhere or apply for jobs, which is always an option. And so I think so many people overindex on 「I kind of wanna take a risk and build a company or launch this side project. But what if it doesn't work?」 And what if it doesn't work is always so dramatized in my perspective that people are too scared to attempt it where like what if it doesn't work is never as bad as it actually seems like it could be. So my advice is very simply like the downsides are typically not as bad or dramatic as you expect them to be.

我认为很多人对不利面过于重视,但深思熟虑过后你会意识到这些不利面永远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一次性做出所有这些改变听起来可能很疯狂、不合逻辑,但我也经过了深思熟虑,试图思考这些决定的最坏情况是什么。如果我最终到了洛杉矶,这个我想要去的地方,那里的世界很大,有很多人可以结识,如果这个生意不顺利,我是否仍可以将我的技能运用到其它地方,或找个工作,找工作并不难。我认为很多人都过于关注「我想要冒险去建立一家公司或启动某个副业。但万一做不成怎么办?」在我看来,「如果做不成怎么办」这件事总是如此戏剧化,以至于人们不敢尝试,而「如果做不成怎么办」从来没有看起来那么糟糕。所以我的建议很简单,不利面通常没有你预期的那么糟糕或戏剧化。

当然 Tyler 也提醒我们,他在搬去洛杉矶之前的几个月曾经好朋友一起在那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看看自己是否能适应那边的环境,所以在做出任何重大改变之前,建议先试试水 (testing the waters) 也是重要且必要的,太过盲目而胡乱做出重大改变也是不对的。

超成就者

Tyler 身上有个很重要的品质,他做任何事情都会尽力做到满分 (10 out of 10)。

很多人说这是「完美主义」,但是 Tyler 说他其实一直在努力做一个 overachiever,超成就者,也就是表现超预期或是获得的成就超预期的人。

他说自己不能理解,为什么一个人明明有一小时的时间去好好准备一次面试演讲好让自己脱颖而出,却非要做得很一般?(听到这里有没有感觉到难怪 Tyler 会成功,他真的值得哈哈哈哈)

在这里他还分享了一个让他自己觉得很自豪的故事。

开头介绍过 Tyler 在大学本科时期就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VentureStorm,他和当时的两个伙伴都是自学的软件开发。之后所做的编程、建立网页、设计并构建 App、选择目标客户、产品展示、完善后续服务等等,都是 Tyler 和朋友们一步步自己完成的,并且他们成功了。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都没有事事尽力做到满分,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And I think very few people have the experience of like the 0 to 1 of like “Here's nothing but an idea, but it should exist cuz it solves a problem.” And I think once you get over, no matter how small of a win it is to get over the hump and build something that others extract value from is extremely validating. And it just kind of gives you like the “Oh shit, it's possible.” And that's kind of like, I think what kicked off a lot of like my entrepreneurial journey and everything else I've been building.

我认为很少人有从 0 到 1 的经历,比如「这只不过是一个想法,但我们应该把这个想法实现,因为它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我认为一旦你克服了困难,无论胜利是多小,只要能创造一些别人能从中获取价值的东西,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它会让你觉得「哦,原来这是能做成的。」我认为就是这个原因开启了我的创业之旅和我所创造的一切。

成立 beehiiv

所有人的创业故事中都不会缺少的一定是「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难的故事」,但这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很多时候回头看你反而会心存感激,毕竟没有经历哪来成长,Tyler 当然也有:

I'd say there's always a classic startup of like if you launched it and it's perfect, it's too late.

一个经典的创业道理:如果你启动了一个新项目,且它是完美的,那就说明你启动得太晚了。

所以 beehiiv 一开始的处境并不理想,内忧外患,功能的不完善致使用户常常会反馈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整个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Substack 占据了当时市场的主导,像 Twitter、Facebook 这样的有风险投资支持 (venture backed) 的大型科技公司也开始加入这个赛道,还有数百家如 MailChimp、Campaign MonitorSendGrid 这样的电子邮件营销公司也可以提供类似的服务。

但是即便有问题也要先开始,总比太晚了强。

于是 Tyler 和团队每天都在顶着巨大的压力不停地解决各种痛点 (painpoints) 问题。逐渐地,beehiiv 的功能越来越完善,特性越来越多,当然这个过程也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还在继续。(这个我们的感受很明显,基本每周我们使用的后台都会有一些新变化和新功能)

I think that anxiety from the early days of knowing we weren't enough, but we were punching above our weight has carried over in like the DNA of the company to this day. And we still launch just as quickly and have that underdog anxiety of we need to do more quicker or we're gonna lose market share. And that's something I'm hoping remains a part of the DNA until we, I mean, honestly, forever, really.

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不够好,这种焦虑也一直延续到今天,但我们却在超水平发挥,这种精神就像公司的 DNA 一样。我们仍然以同样快的速度推出产品,并且有那种弱者焦虑,总担心如果我们没有更快更多产,我们就会失去市场份额。我说实话,我希望这能永远成为公司 DNA 的一部分。

这一切都是体现在他的行动上,做到最好,而不是在行动前跟自己说不将 beehiiv 设计成全行业第一就不开始,这一点就很值得学习。

主持人 Danny 听到这里说:

That theme just keeps popping up over and over again, which is you saying you can do something and then not knowing if you can do it and then doing it anyway. And I think a lot of people don't have that, but could learn from you in that sense, because it's not like you're just promising things that never come. You're promising things that aren't there yet, building them, finding out or figuring out a way to build them and then attacking that. And I think people could take more of that in their life in some capacity.

这个主题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就是你说你可以做某事,然后不知道你是否可以做到,然后还是去做了。就我认为很多人做不到这点,但可以从你身上学习到,因为你并不是在承诺永远不会实现的事情。你在承诺还没有实现的事情,去实现它们,去寻找或想出实现它们的方法,然后去努力。我认为人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在生活中多做一些这样的事情。

「我不会让自己失败」

除了做任何事都尽力做到超满分外,Tyler 还有一个突出的思维模式:不会让自己失败,没有后备计划 (I will not let myself fail, like there is no backup plan)。

I'll acknowledge when we slip up, like I own it, and like we've made mistakes for sure. But the broad mistake of this failing or us not being able to deliver on what we promised, like I don't have the ability to just own the fact that we can't do that. So whether it means hiring more, me working longer, other people working harder, like we will find a way to make it work. Cuz I don't think my ego or whatever can take failure or it not working. And that's a lot of the drive to push this forward.

当我们犯错时,我会承认,错了就是错了。但如果像我们真的失败了,或无法兑现承诺这样的大错误,我是真的没有能力承认我们做不到。所以无论是雇用更多人,我自己工作更长时间,还是其他人工作更努力,我们都会找到一种方法来让它发挥生效,因为我的自尊或其他什么还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或做不到的情况。这也是推动一件事向前发展的巨大动力。

听到 Tyler 这样说我还是有点惊讶的,不过想到这是他的做事风格,也觉得合理。

奇怪的习惯

主持人 Danny 说他见过的「高绩效者」 (high performers) 都会有一些自己独有的奇怪的习惯,所以他想知道 Tyler 认为自己最奇怪的习惯是什么?

Tyler 的回答有两个:

  1. 他总是处于一个「持续优化」的状态 (be in a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的状态。换句话说,如果现在他有一小时空闲时间,一般人会想着去 Netflix 上看集剧,他想的是该读哪本书,该多练多久西班牙语

  2. 他极其注重每天的日程安排 (super routine oriented)。比如在晚上九点结束工作后,他会安排自己学习 45 分钟西班牙语,再阅读 45 分钟,如果被干扰,哪怕是被重要的社交聚会干扰,他也会很难受

总之,他会形成各种习惯去让自己自律且专注 (to keep me in routine and keep me focused)。

Again,难怪 Tyler 这样的人会成功。

去除干扰,放松

为了完成大量的工作,Tyler 每天早上五点半左右起床,八点开始工作直到晚上九点半左右才休息,每天的总工作时间差不多在 14 个小时左右,所以 Danny 很好奇他平时是如何让自己放松的。

Tyler 的分享我给大家列出来:

  • 每天早上 5:30- 8:00 去健身房健身且尽量不管工作,边健身边听音乐

  • 瑜伽,尤其是热瑜伽 (hot yoga)

  • 冲浪

  • 徒步旅行 (hiking)

  • 骑车 (骑 peloton)

这些运动在进行时都不能使用手机,所以不会干扰他缓解压力。

写到这里熟悉 Beads 的朋友是不是和我一样发现成功人士在这一点上有很多相似,都喜欢运动。

我们在第 82 封邮件中也提到运动对大脑健康的诸多好处。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最后分享一个主持人 Danny 的提问是我很感兴趣的话题:Tyler 有大量的工作涉及到写作这项必备技能,所以除了多写之外,他在写作上是否能给出更好的建议?

Tyler 的答案很像我们在第 81 封邮件中 David Perell 总结的 Paul Graham 成为写作大师的经验之一:不是先成为专家才去写作,而是写多了之后成为专家。

不是说因为 PG 是创业领域的专家所以文章写得好,而是因为他一开始写了很多创业的文章,所以才成为创业方面的专家。

另外,beehiiv 的团队是采用远程办公的模式,这样做可以打破人才的地域限制,让全世界有才能的人都可以加入这个团队,于是如何更有效地沟通也成为一个必须要跟进的问题。

所以,Tyler 每周都会给所有人发一封非常详细的邮件,里面是他对于公司发展的各种想法,例如,如何让每个人更好地在自己的岗位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公司的季度目标、发展前景是什么以及如何推动,等等。

除此之外他还会每月发送投资者更新 (a monthly investor update) 。这个邮件不只是针对投资者,而是包括了朋友、家人、同时、员工在内的所有与 Tyler 关系好的人,或是可能对他现在的事业感兴趣的人,他都希望他们参与其中,这让 Tyler 与很多人建立起联系,成为大家会想起的人。同时,无形中这也给 Tyler 施加了一种责任感 (accountability),他必须发这封邮件。

写得多了之后,自然就成了专家。

OK,以上就是今天正篇的全部内容。最后给大家分享 3 本 Tyler 在节目中推荐的书:

感兴趣的朋友,尤其是对创业或者经营初创公司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读。

See you next week!

April@Beads

往期精选

关于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延伸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知识、经验、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北京时间每周一上午 8:30 发送。(*不出意外的话)

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博:@BeadsLetter

小红书:@BeadsLetter

Twitter (X): @BeadsLetter

Instagram: @beadslettterx

Threads: @beadsletterx

Beads is a proud member of Marcast.

说明:以防走失,除了上述 Beads 的各个社交账号,也欢迎你扫描关注上方 Marcast 厂牌公众号,每隔一周或两周,我们也会选择性的把 Beads 的内容同步过去。

See you everywhere!

Reply

or to particip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