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恐惧与愤怒 / 好好开除与有效招聘 / 个人能量审计 | Beads #25
来自CEO教练的建议

Hi,
我是 April,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25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729,比上周增加 21,欢迎新加入的朋友们,也感谢老朋友们的分享和转发!
接下来我们的小目标是达到 1000+ 的订阅量,所以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一定要继续帮我们分享和转发出去,这对我们坚持把 Beads 做下去很重要!Beads 的订阅地址是:https://beads.beehiiv.com
如果你想和我们说话,可以直接回复这封邮件,或者给我们发邮件:[email protected],同时也欢迎关注我们的微博和 Twitter 账号 @BeadsLetter。另外每隔一周,你也可以在我们厂牌公众号 Marcast 中读到 Beads 的内容。
OK,那今天要给你分享的内容来自我们的熟客 The Tim Ferriss Show,来看看 Tim 与硅谷知名的 CEO 教练 Matt Mochary 的一场对话。
Tim Ferriss 我们就不多做介绍了,先主要介绍一下嘉宾 Matt Mochary。
Matt Mochary 是一名公司创始人、投资人,之前还做过电影,而他目前最重要的身份就是:硅谷一众知名公司如 Coinbase、OpenAI、reddit、YC、还有咱们之前讲过的红杉资本等等的 「CEO 教练」,我们熟知的 Naval Ravikant 和 Sam Altman 也都受过他的指导。Mochary 把他的训练理念和方法都总结记录在了 Mochary Coaching Methodology 中,他的书 The Great CEO Within 在创投圈也很出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看看。
这集时长也挺长,我从中选出一些觉得比较有意思的内容来给大家做重点分享。当然,也强烈建议大家去听听这集节目!尤其如果你还是一个创始人/CEO的话。

恐惧,愤怒,开始行动:一场临时的咨询
恐惧带来的行动影响
Fear and anger have good signal in that they warn “Hey, there's something new here, pay attention.” But usually the predictions that the brain then makes are far exaggerated and are trying to get us to do something to stay alive.
恐惧和愤怒是一个有效示警信号,好像在告诉我们:「这里有个新东西出现,注意了!」但通常大脑做出的预设比实际情况要夸张的多,主要是让我们想办法做点什么好适应新事物。
这是 Matt Mochary 在节目中对于一个重要议题 「恐惧和愤怒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fear and anger gives bad advice) 中的「恐惧 」和「愤怒」的定义。
这集节目一开始,Matt 就给 Tim 在节目现场做了一次咨询。我听的时候感觉就像偷偷进到一个房间里,旁观了一场心理咨询,有很多的共鸣和启发。
首先,Matt 要 Tim 讲出目前让他愤怒和恐惧的事情,Tim 说最近让生气的事情有两件:
做一些跟创作无关的工作,如行政工作,管理工作
早上收到一篇知名杂志上刊登的一篇关于「斯多葛主义」(Stoicism) 的文章,在文章中 Tim 和好朋友 Ryan Holiday 被打上了「技术男」(tech bros) 的标签
Tim 继续分享到,他刚刚结束了一段长达五年的感情,曾经他和另一半也无限接近结婚生子组建家庭,Tim 本来十分憧憬,但现在一切都要从零重新开始,他确实觉得害怕。
Matt 针对 Tim 的感情经历继续追问下去,他问 Tim 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再也无法拥有同样的经历了?想要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 (soulmate) 需要很多的努力,这一切你不想再重来一次了对吗?甚至怀疑还是否会有人喜欢上自己,对吗?」
Tim 的回答坦诚得有些可爱,他说倒不担心自己没人喜欢,当然这不是「普信」,只是在前任的鼓励下,Tim 对于自我照顾 (self-care) 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除此之外 Matt 其它的分析基本都是准确的。
Tim 与自己前任之间重要的感情基础是一种极致的信任 (extreme trust),过去信任,现在仍然信任着,和她在一起做任何事情都觉得十分有安全感,这对 Tim 来说极其少有,所以这才是最大的恐惧所在:从头开始重新信任一个人。
除了怕,应该还有些气:
Why couldn't we figure it out?为什么我们之间的问题解决不了,只能分开不可?
Tim 接着说到:
...but I've come to realize that just because someone feels like or is your soulmate does not actually mean that you are compatible in all ways long-term.
但我开始意识到,仅仅因为有些人感觉像是,或者就是你的灵魂伴侣,也不代表你们就能在方方面面长期和谐共处。
Ouch! 看到这,有没有读者朋友们和我一样突然觉得有点扎心,这大实话也太现实了。
预测的神奇力量
聊到这时 Tim 主动将说话机会转给了 Matt。
Matt 总结说,Tim 的恐惧其实就是一句话:「How the hell will I ever know?我要怎么知道呢?」
重新开始建立一段关系吗?重新开始信任一个人吗?可是要怎么做呢?我要怎么知道对方是喜欢我的名气,还是喜欢我这个人?我要怎么知道对方是想利用我,还是真的想和我相处?
而且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很容易成为被恶意抹黑的对象。
Matt 继续问到:「那你现在预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尤其是预测一下接下来会发生的坏事。」
Tim:「我大概会因为害怕跟别人约会,所以干脆就待在家看 Netflix 吧。」
Matt:「你在家看 Netflix 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坏事吗?」
Tim:「时间一天天过去,我找到另一半组建家庭的概率,或是找个人一起开心相处的概率都随着我的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也不是非得找个人生伴侣,不过我可能就懒得再去做这件事了。」
Matt:「你不知道别人和你交往是出于什么目的,那你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呢?」
Tim:「主要有两个坏事:第一,我花时间尝试和不同人相处,两年以后发现还是原地踏步毫无进展;第二,我可能被人坑钱。第一件事情发生的概率大概超过 50%,第二件事情大概在 10%。」
聊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Matt 首先让 Tim 说出自己恐惧的事情,再让他预测这些事情的未来走向,接下来的一步就更有意思了。
打赌。为了证明由恐惧让人做出过于夸张的预测 (exaggerated prediction)。
接下来,Tim 如果做出预测 A,那么 Matt 就会做出完全相反的预测 B。
Tim 是在 fear 的影响下做出的预测,而 Matt 作为一个旁观者,是没有这个情绪的,他做出相反的预测也刚好符合这个情况。一旦 Matt 的预测成真,那么就刚好能证明「我的恐惧给我错误的建议」(my fear really is giving me bad advice)。
Tim 的预设是「我并不想去约会,就算去了,也会觉得『难受远大于享受』(more exhausting than fun)」。
所以,Matt 的预设自然而然就是「享受远大于难受。而且 Tim 会遇到一大堆超级有趣的人,还会有开心的意外收获」。
接下来两人会制定一个时间表,到时间了 Matt 就会呼叫 Tim 检查进度,看看究竟事实情况与谁的预测结果更接近。
下一步行动
接下来 Tim 问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对于单身男女来说,除了用一堆交友软件之外,有什么方法能够拓宽自己的交友圈,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呢?」
Matt 给出的建议出人意料的简单实在:
从沙发上爬起来,多出门转转
列一张单子,写下三个接下来你想要做的事情
Matt 又一步步引导 Tim 做出了具体的计划:
在接下来的 3 个月内,多出门与人交际,并且改变自己对待约会的态度
为了做到以上目标,先限制自己看 Netflix 的时间,多进行集体活动,尤其是约朋友一起吃饭
邀请三个朋友一起组织一次晚餐,时间定在周五
记住以上具体的安排,并且做到
And really, Tim, that's it. That's it. Coaching right there. I force you to write down an action because when else will you have the time to think about this in this dedicated ...... and then I'll just follow up and make sure you did it.
所以 Tim,就是这些,这就是我训练人的方法。我逼着你写下你要做的事,因为除此之外,你不可能还会找时间去思考这些...... 然后你就只要按部就班地去做,并且保证自己能够做到就好了。
将言语转化为行动
If it's not now, it's never. 如果现在不行动,可能永远都不会踏出那一步了。
无论是出于害怕丢脸还是什么原因,Tim 都会开始认真想要去做到自己写下的计划。
And once you do that action one time, then it's done. Then the dam is broken and you're flying.
一旦你开始行动,一切就好说了。你用来封闭自己的大坝会崩塌,你的心也就自由了。
在整个治疗恐惧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踏出行动的第一步,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只要能踏出去,一切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愤怒让人做出错误的决定
Matt 在节目中推荐了几种有效降低自我愤怒值的方法:
时间 (time)
深呼吸 (breathing)
运动 (exercise)
接下来 Matt 说了一句本集中我本人共鸣最深的话,这里跟大家分享:
And the problem with anger is that the people who experience my anger the most are the people who are around me the most. They're the people who I love the most. They're my coworkers and they're my family.
愤怒所带来的问题是,承受我这个情绪最多的人,是最常在我身边的人,是我最爱的人,是我的同事、我的家人。
而对方所感受到的,是害怕 (fear) 与痛苦 (pain)。
其实最近 Matt 刚结束了一段长达 18 年的婚姻,因为他的脾气。
直到妻子提出离婚并终于鼓起勇气控诉 Matt 的脾气时,他才意识到要去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于是他从别处听到了一个回答:
愤怒不是一种基本情绪 (base emotion),愤怒是痛苦的伪装,所以当你生气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让你觉得痛苦。
Matt 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时,他突然流泪了,他突然不再觉得愤怒,而是深深的难过。
Allow yourself to feel pain. 请允许自己难过。
开头说了,愤怒的价值在于,它有预警作用:有人越过了我的底线 (boundary),让我很不爽。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可以换种方式与人沟通。与其对人大吼大叫发火,不如好好向对方说明自己被侵犯的原则底线到底是什么,好好表达自己难过的原因,这样的沟通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So in terms of being effective and influential in changing behavior, anger is a zero and expressing your pain and the boundary that got crossed is larger than a zero. It has a chance of being effective.
因此,就改变行为的有效性和影响力而言,「愤怒」是零,「表达你的痛苦、被人跨越的底线」大于零。至少这样才有机会进行有效沟通。
无论是自己消化,还是说出去与别人分享,还是写在纸上,亦或是写成诗,多努力尝试有效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有效避免愤怒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自己能更有效地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
好好开除,有效招聘
如何做决策
...decision-making. So the prop that I have here is separate decision from implementation.
关于做决策,有一个工具就是:将「决策」与「执行决策」分开。
什么意思呢?
这是 Matt 在一次 CEO 集训中,从美国一家医疗保健人员配置公司 Clipboard Health 的 CEO Wei Deng 女士那学到的一个方法。
... she shared with us this rubric, which is really identifying fear, that oftentimes when you're having a difficult time making a decision, it's because you're conflating the decision itself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ision.
她告诉我们说,在无法抉择时,你就会产生恐惧感,因为你将决策的内容本身与执行决策这个行为混为一谈。
其实决策本身很简单,内心深处我们很清楚该做什么,因为这只是一个「最优先考虑」的问题。
对公司而言,客户至上;对投资公司 (investment firms) 而言,有限合伙人 (Limited Partner) 也就是出资人至上;对个人而言,自己至上......
而在执行决策时,总有人因此而受到伤害。
例如公司有员工表现欠佳,站在公司层面替客户利益着想,理应开除这个员工,但这个人除了自身工作能力问题,还有可能正在经历离婚、经济困难到连孩子的学费都无力支付等窘境,于是你会不忍心在此时此刻开除这个人。
因为决策的执行可能会伤害到他人,所以你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做出决定。
但如果我们分开来看,首先客户想要这个员工离职;这个员工想要一份既能体现自身价值又能养活自己的工作;而你其实想要帮助这个员工同时满足客户的需求。
一个三全其美的办法是:你开除这个员工,但同时帮 Ta 找到一个更适合的工作。
这样一来,原本的决策内容做到了,执行决策时也没有让任何人受到伤害,客户、员工和你都会很满意。
好好开除 (Firing Well)
每个人的人生大约有三大支柱:家、最重要的关系、工作。
任意一个支柱倒塌,都会是一个很大的灾难,更别说两个、或三个同时倒塌。
所以当 Ta 被解雇,失去了「工作」这个支柱时,处境艰难,正是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候。
The manager can help take the first few steps for the person so they don't have to take those steps entirely on their own. That's it. That's all we're talking about here. That's firing well.
作为管理者可以在这个人刚失业时帮 Ta 一把,让 Ta 不用那么孤立无援。仅此而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好开除。
这一点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心里好过一点,让被开除的人日子好过一点,更重要的是消除公司里留下来的人内心的担忧。
因为留下来的人会观察着上位者们的一举一动,联想到自己日后会被如何对待,如果能安他们的心,他们也会用更好的表现来回馈公司。
Tim 还提到被解雇的人中有一部分较为特殊,他们有犯罪行为,这个时候作为上位者该如果帮助他们呢?
Matt 表示,他会让 CEO 们或者其他管理者们先暂缓一下,等到气消了,再明确认清一个问题:「解雇一个人,只是因为 Ta 不能胜任手中的这份工作,仅此而已。」
多关注 Ta 的工作能力,去了解 Ta 真正擅长什么工作,最想做什么工作,再去帮助 Ta 渡过困难期。
So I find that generally, humans are not incompetent. What they are is, they're uninterested. But if you can find a place where they're interested, suddenly they become very competent.
所以我发现,一般情况下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感兴趣。只要你帮他们找到感兴趣的领域,他们就能大放异彩。
但对于那些完全拒绝沟通和他人帮助的人,我们也只能放弃了,自己尽力了就好。
但总的来说,一个公司要做到「好好开除」这点,真的十分重要。
高效、有效地招聘员工
谈到「对工作感兴趣」这个话题,Tim 联想到一个常见的情况,面试时应聘者大多会添油加醋,宣称自己有多爱这个公司,多喜欢这份工作,但几个月之后,大都「原形毕露」。
所以他给 Matt 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才能有效且高效地招聘到真正合适的员工?」
Matt 说招聘 (recruiting) 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类型:
评估型 (evaluating)
销售型 (selling)
对于销售型招聘方式来说,「时间」是关键。
这种方式要求我们尽最大可能将时间留给自己欣赏的应聘者,同时将花在其他人身上的时间最小化。
对于评估型招聘方式来说,有两件事情至关重要:
这个人过去的工作表现得怎么样?
Ta 会不会被这个工作最糟糕的一面吓走?
关于第一点,一般公司会通过做资料审核 (reference check) 去了解一个人过去的工作表现,但很多公司都在做无用功。
Matt 在节目中推荐他从书中学到的一个方法叫做 Topgrading Interview,其实就是通过问一系列与应聘者过去工作经历有关的问题,尤其是问对方的顶头上司是谁,得到一份与对方有过接触的人的名单,再让对方从中挑出至少三个名字,让面试公司去联系。
如果资料审核顺利通过,接下来就是将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困难、最差的情况等等,把这些情况一一跟应聘者说明,看 Ta 是否仍决定要留下来,这一步至关重要,甚至可以放在资料审核之前。
Matt 把这个过程称为「反向营销」 (anti-selling),他发现在了解各种困难后还愿意坚持留下来的人,会在工作岗位上坚持得更久。
以上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之后,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工作表现优异且可以长期为公司效力的优秀员工,这样的员工也势必成为各大公司争抢的对象。
这个时候,正向销售 (selling) 这个职位以及速度 (speed) 很重要。
正向销售的关键在于花时间真正了解对方的梦想、担忧和脾气,甚至还要考虑到他们另一半的担忧。而速度,则是显示我方的诚意,我很欣赏你,希望你越早加入越好。
还是那句话,销售型招聘时,要注意优化在应聘者身上花的时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实最多在 5 分钟之内,直觉就会告诉我们,对方是否是合适人选。
When your intuition says no, end it right there. Because what you want to do is you want to preserve your time for the moment when your intuition says yes. And let go of a hundred people, and don't say yes unless your intuition tells you.
当你的直觉说「不」的时候,立马结束。因为你需要做的事是把时间省下来,错过成百上千个不合适的人,直到遇见那个直觉说「可以」的人。
但做好这一切的前提是,有能力去解雇一个人。
因为如果抱着「完美聘请」(perfect hire) 的心态去做这件事,那么感受到的就只有担心害怕,毕竟找到一个方方面面都合适的人合作一辈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So I would say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about recruiting is first, learn how to fire well.
所以我才说,招聘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先学会如何「好好解雇」。
个人能量审计
能源审计 (Energy Audit) 一词最早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美国,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通常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检查、评估,从而找出节能机会的程序。
但在今天的对话中,energy audit 是指对个人自身能量的评估审查,并进行优化,所以在此我想翻译成「能量审计」。
减少耗损能量的活动
... we all feel like we have limited time, but that's actually really not the case. What we have is limited energy. And if we start doing things more that raise our energy, we can actually start doing more and more things. But it's hard to add more energy-inducing things. It's actually much easier to eliminate energy-reducing activities.
我们总是认为有限的是时间,其实并不是,有限的是我们的能量。如果我们做的事情能增加自身能量,那我们就会越做越多。但事实上做太多也不现实,所以有个更简单的办法就是,减少消耗能量的活动。
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日程安排找出来,将增加能量 (energy-raising)、消耗能量 (energy-reducing),以及无明显能量波动 (neutral) 的事情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再将那些显示为消耗能量的事情从日程中删除。
如果你不确定某件事是否属于能量消耗类型,是否需要删除,那么你可以依次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这件事非做不可吗?(如果不是,直接删除;如果是,问下一个问题)
这件事非得我亲自做不可吗?(如果不是,删除或派给别人做;如果是,问下一个问题)
这件事非做不可,而且非得我亲自做不可,那到底是什么让它如此特殊?是什么让它能帮我增加自身能量?
节目中,两人对 Tim 去年日程表的一部分做了「能量审计」,为此他还特意先列了一个单子与 Matt 探讨:与律师见面、一个人去旅行、出席很吵的聚会、处理行政后勤事务、投资、信息型面试 (informational interview)、尽可能多给自己创造自由活动的时间、做播客节目等等。
比如「做播客节目」明显属于增加能量型的活动,毫无疑问继续保留,甚至可以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做,对于不太确定的则用「三个问题法」进行判断。
Matt 先于 Tim 在节目中提出「为朋友的朋友做信息型面试,就属于典型的能量消耗型」这个观点,我觉得很有趣。
什么意思呢?直白来说,有没有人对这种类型的话很熟悉:「我朋友的儿子最近在找工作,你在大公司经验丰富,能不能帮他参考参考?」、「你是英语专业的吧,我朋友的女儿最近刚考完试,你帮我分析分析她考试情况吧?」...... 诸如此类。
Turns out that doesn't need to happen. And you can just learn to say no.
事实是这些事情都没必要去做。你要学会说「不」。
对于消耗自身能量的事情,我们要学会说「不」。
我们在第 19 篇 newletter 中讲到少年天才马友友如何保持他的创作能量时也提到过类似的内容。马友友也说,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不要过度透支自己。
所以,仔细审查自己的精力分配情况,并合理优化它,尽量选择做 energy-raising 的事情,放弃 energy-reducing 的事情,才能让自己愉快、高效的持续运转。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节目较长,如果感兴趣你也可以找来这集听听。
最后,我记得上次写 Tim Ferriss 的内容,我就阳了。这第二次写他的播客,我又阳了!So... Everyone! Please take care and stay away from COVID!
See you next week!
April@Beads
About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和知识,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每周一上午发送。
微博:@BeadsLetter
Twitter:@BeadsLetter
Email: [email protected]
Beads is proudly brought to you by Marcast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