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ds
  • Posts
  • 意图的力量 | Beads #60

意图的力量 | Beads #60

面对生活的现实、对自己负责和完整品格的四大支柱

Hi,

我是 April,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60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1929,比上周净增 28欢迎新订阅的朋友!

农历新年来临前,我们希望 Beads 可以达到订阅 2K+ 的小目标!所以在这里还是想麻烦大家,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的话,还请继续帮我们把 Beads 转发和分享出去,这对我们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直接转发每期的邮件给朋友,也可以直接把 Beads 的订阅地址发给对方:https://beads.beehiiv.com

如果你对 Beads 有什么好的建议、反馈或者合作的想法,都非常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每封邮件我们都会及时回复。

同时,为了确保大家能够及时地收到 Beads 相关的最新信息,非常推荐你关注无我们的 微博小红书Twitter(X)、Threads 账号。每期 newsletter 发送后,我们也都会同步社交账号提醒,我们也会在上面不定期分享一些其他的播客笔记内容。

OK,今天给你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The Knowledge Project with Shane Parrish 的单集 Best of 2023: Conversations of the Year

我们曾在第 7 封邮件《关于性与亲密关系的一些洞察》和第 33 封邮件《找到你的北极星,平静地迈步》中,都分享过 The Knowledge Project 的内容。这档播客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

和我们上上周发送的邮件一样,这也是一集精华的总结节目。主播 Shane 将 2023 年收听量最高、反馈最好的 9 期节目的精华片段节选出来做了一个集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9 位嘉宾都有哪些精彩的观点和洞察。

Jack Kornfield: 意图的力量

第一个精选片段有关「意图的力量」(The Power of Intention)。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正念大师和佛教徒 Jack Kornfield 在这里说了一个例子。

假设你有一个邻居,他欺负你的狗,砍你家院子里的树,晚上经常吵得你睡不着觉...... 在一系列长期的恶劣行径之后,终于某一天你忍无可忍,开车撞进了他家客厅。

再假设,你的邻居人很好,你们的关系也不错,但有一天你的车突然坏了,油门踏板卡住了,车子失控冲进了邻居家的客厅。

在外人看来,结果都是「你开车冲进邻居家客厅」,但有什么不同?

意图 (intention) 不同。

「意图」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是「行为」(action) 背后的思维状态,与行为本身一样重要。

所以,开始关注自己的意图并主动设定自己的意图十分重要,同时也要注意后续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正念训练 (mindfulness training) 的美妙之处在于,训练我们主动地树立意图,就像树立长期目标一样,为我们的人生导航。

You're invited to quiet your mind and to set your own best intention. If you were, it's like setting the compass of the heart. If you were to set an intention of what really matters to you most. This is called long term intention, almost like a vow. This is what matters and this is how I wanna live. It becomes a touchstone for you.

你会随着这个过程去平静你的思想,并设定你自己最好的意图。如果你做到的话,这就像是设定心灵的指南针。如果你要设定一个对你来说真正重要的目标,这就是所谓的长期意图,几乎就像一个誓言,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它会成为你的试金石。

很简单,你可以说「我想做一个善良的人」、「我想更爱自己」、「我想更尊重他人」等等。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当周围的事情变得复杂让你失去方向的时候,问问自己:「对我来说最好的意图/初衷是什么?」(What's my best intention?)

Jack Kornfield 在节目中也说,他不希望这变成一个固定的、重复的任务,然后像为了 KPI 达标一样疯狂又盲目地努力。他提倡的是享受这个过程,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活在当下」的状态。

有一句禅语是这么说的:「要坐就坐,要吃就吃。」(When you sit just sit. When you eat just eat.)

而有一天一个学生问禅宗大师:「那你一边坐着看报纸一边吃东西算怎么回事呢?」 大师回答说:「坐着看报纸的时候吃东西,就坐着看报纸的时候吃东西。」

你看看,这可能就是更深层次的活在当下的状态。

Thought is a great servant. it's just not a good master. You don't want to let it run your life you want the quality at presence in compassion to run your life and thoughts to serve that.

思想是一个伟大的仆人。 但它不是一个好主人。 你不会想让它主宰你的生活,你希望更高级的存在来主宰你的生活,并用思想去服务它。

我们仍是自己的主人,「好的意图」可以辅佐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Carolyn Coughlin: 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第二个片段来自 CEO 教练 Carolyn Coughlin,有关「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倾听者」。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论是对成年人还是对孩子,在「倾听」这件事都需要深入。也就是说,让对方深刻地感觉到真的「被看见、被听见、被理解」,而不仅是局限于理解对话的字面意思。

But how?

Carolyn 认为最重要的是对「成人发展理论」 (Adult Development Theory) 的理解和训练,该理论解释了成年期间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观点、社会地位和自我意识的变化。其中由美国心理学家 Robert Kegan 教授提出的「主客体理论」(the Subject-Object Theory),是 Carolyn 和同事的重点研究范畴。

简单来说,Kegan 认为「主体」(subject) 指的是我们无法控制、负责、或反思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的东西;而「客体」(object) 则是我们生命中能够被看见、组装、反思、控制、联系、操作的知识和组成。

应用到「倾听」的领域,Carolyn 认为主体就像看不见的介质,而客体则是一个可以被提出来检验或谈论的对象。她和同事所倡导的倾听方式就是基于此,听出对方话语中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

带着这样的目的去听,可以激发倾听者的好奇心 (amp up curiosity),让倾听者想要不断深挖对方话语间的意思。

因为主持人 Shane Parrish 有个 13 岁大的孩子,所以他很关心作为父母该如何做孩子的更好的倾听者?Carolyn 给出的主要建议如下:

  1. 作为父母,直接根据你观察到的情况给出反馈,并说明影响。

  2. 引导孩子自己对某种情况或行为进行反思,要孩子自己去思考他们的想法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3. 注意自己的语言。「为了赢而听」(listening to win) 是倾听的三种方式之一 (另外两种包括「为了解决而听」(listening to fix) 和「为了理解而听」(listening to understand) )。这种方式很像辩论,在听的时候专注找到对方的观点或者逻辑漏洞,进行反驳,虽然意图是好的,但是和孩子这样交流很可能达不到效果。

  4. 反馈很重要。有一个信任的人可以告诉我们一些我们自己发现不了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

Aaron Dignan: 工作中如何表达和接收反馈

第三个片段来自组织行为专家 (organizational expert) Aaron Dignan,关于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何表达和接收反馈」(how to give and receive feedback at work)。

Feedback essentially is tension. It's dynamism in the system. And you can quite literally make the argument that life, being alive is about needing feedback. Like everything you touch, as you walk, as you listen, as you feel the air in your skin, as you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s you run, there are millions of points of feedback entering and leaving your brain.

反馈在本质上是一种「张力」,这是一种系统的活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生命、生活、活着就是需要反馈。就像你触摸的任何东西,你走路的时候,你聆听的时候,你皮肤感知空气的时候,你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你跑步的时候,有数百万个反馈点进入和离开你的大脑。

失去了感官,接收不到反馈,我们将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公司、企业、组织。

Aaron Dignan 认为,对组织、团队中的人,以及任何处在人际关系中的人来说,我们要努力实现的,是以我们得到的反馈和价值为基础的动态引导 (steer dynamically)。也就是说,无论你的价值观、原则、重心等等原本究竟是什么,都需要依据你得到的反馈,将一切往正确的方向引导。

如果一个系统完全脱离了反馈,或者得到的反馈脱离了现实,就会有大问题。

组织内部经常会因为这类原因出现很多自我破坏 (self-sabotage) 的情况。

其中一种最常见的情况被 37singals 公司 (Basecamp/HEY) 的创始人兼 CEO Jason Fried 称之为「第一道伤疤」(scar on the first cut)。比如说,公司有人偷了一台电脑,正确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赶快把那个人开除,而很多公司会留着这个人,同时出台一系列的安全新规。

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指标上」。例如,设定一个点击率作为下阶段的任务,并把这个任务当做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去拼命实现。

But when a metric becomes a goal, it ceases to become a good metric.

但是当一个「指标」变成一个「目标」,它就不再是一个好的度量方式了。

当我们放弃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只关注那一个数字时,数字就成了被过度优化的一个替代品,但这绝不是真正的动力。

最后一种是混淆我们所处的环境。这里我们要谈到种系统:Complicated 和 Complex。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后者的结果则很难。例如一个手表,你可以先拆开再重新组装,中间遇到问题你也可以解决。但是像天气、交通这类就很难精准预测,它是一种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符合效应」。

所以当很多公司用填表格、设定季度目标、开例会等方法去解决企业文化问题时,就注定是失败的,因为这相当于在用 complicated 的方法解决 complex 的问题。

除此之外,公司为了减少错误,会制定很多程序 (procedure),员工只需按章办事即可。造成的问题就是,员工会越来越习惯放弃自己的判断和应该承担的责任,选择顺从 (compliance)。Aaron Dignan 本人是鼓励多角度思考的,他认为一旦陷入程序-顺从的循环中,很多事都会开始走下坡路。

Jim Dethmer: 完整品格的四大支柱

第四个片段来自领导力专家 Jim Dethmer,关于「完整品格的四大支柱」(the four pillars of integrity)。

Integrity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英文单词,中文语境下尝尝把它翻译成「正直」、「诚信」,但其实非常不准确。在英语中,integrity 与 integer 是同一个词根,后者在数学中代表「整数」的意思,所以 Jim Dethmer 说诚信与「完整性 」(wholeness) 有关。进而,我们在这里把它翻译成一种「完整性」或「完整的品格」更合适。(如果你有更好的翻译方式,欢迎给我们来信)

So to me, integrity is energetic wholeness. Now what that translates to very quickly for me is full aliveness. So when I am in integrity, I am energetically whole. I am fully alive.

我认为 Integrity 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完整性。现在对我来说,它就是一种充满活力的状态。所以当遵守诚信时,我是充满能量且完整的。我活得很充分。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完整性 = 充分地活着

Jim Dethmer 对于 integrity 的认知是来自于 Kathlyn Hendricks 博士的「完整品格」的四大支柱 (The Four Pillars of Integrity) 理论:

  1. 彻底的责任感 (Radical Responsibility)

  2. 感受感受的能力 (Feeling Feelings)

  3. 坦率 (Candor)

  4. 毋庸置疑的承诺/协议 (Impeccable Agreements)

第一点说的是摆脱抱怨、指责以及外界的影响,自己为自己责任。

我们总是怪其他人,怪环境,怪世界,怪很多东西,自己扮演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但其实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自己为自己负责时,才能更好地生活。

第二点说的是不要压抑和逃避自己的情绪。

在 Jim 17 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当时的他努力振作并帮着妈妈一起度过了难关,直到他大约 30 岁的时候,才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么多年他一直在狠狠地压抑自己的情感,甚至患上过抑郁症。现在的他每天都坦白地面对自己的感受,简单且美好,曾经的坏情绪也消失了。

第三点说的是要多坦率地表达自己,可以是想法、意见、判断、信念,等等。

很多人很多时候都会先保留,保留以上所说的一切,但事实是,在任何关系中,不坦白反而会让关系断裂。

第四点说的是实事求是,说到做到。

有人喜欢说不清不楚的话,有人说了却做不到,于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被花在了解释、质疑和推卸责任上。所以还不如「先说好,再做到」,简单明了。

总结一下,Jim Dethmer 这里说的「完整品格四大支柱」是:

  1. 承担责任 (Take responsibility)

  2. 感受自己的感受 (Feel your feelings)

  3. 坦率、真诚地说话 (Speak candidly, authentically, reveal)

  4. 清楚表达并严格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Be impeccable with your agreements. )

Ravi Gupta: 面对生活的现实

第五个片段来自风险投资家 Ravi Gupta,关于「面对生活的现实」(facing the realities of life)。

有两件事情 Ravi Gupta 经常挂在嘴边:

  1. 现实是不可战胜的。(Reality is undefeated.)

  2. 接受现实。(Embrace reality.)

越早了解现实,接受现实,就能越早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

Ravi Gupta 在几个月前和一位创始人朋友吃饭,当时那位朋友状态很不好。三周后,他竟然状态好得像变了个人,Ravi 好奇地询问原因,朋友说:「我不再盯着过去的问题,而是开始试着解决眼前的问题。虽然现在我们只进步了 1% ,但解决问题比只思考问题要好多了。」

逃避现实、拖拖拉拉不解决、或者将问题丢给别人,都不是好办法。

主持人 Shane 问 Ravi 是如何帮助创始人们看清现实,回避错误信息,或者不让他们执着于自己可能出错的信念?

Ravi 说对于一部分创始人来说,他们很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所以就尽量确保给他们提供正确的信号即可。而对于像 Steve Jobs 或者 Jeff Bezos 这样的人来说,他们看起来很难听取别人的建议,也不轻易接受现状,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接受现实,只是他们比一般人要更具雄心壮志 (ambitious),同时拥有更高的标准。

I think the point for me on getting people to embrace reality is, okay, cool, that signal that you're looking at is supportive of the point that we're doing great. What about all these other signals? And I think that you have to earn the trust of somebody, like you said, to be able to share that perspective.

我觉得对我来说,让人们接受现实的重点是,好吧,行,你看到的这个信号支持了我们做得很好的观点。那其它的信号呢?而且我认为你必须赢得某人的信任,就像你说的,那样才能分享你的观点。

Kevin Kelly: 你不用成为最好的那一个,但要成为唯一的那一个

第六个片段来自 Kevin Kelly,我们之前在第 32 封邮件《把建议当成提醒》中分享过一集他的内容。

当 AI 技术获得巨大发展后,当 ChatGPT 出现的时候,很多创作者开始慌了。

面对 AI 技术我们要怎么办?Kevin Kelly 说:

Really, what you want to be able to do is to have a style, so to speak, to have something that's unpredictable, that's inevitable, that you can't be imitated. And this, again, goes back to my other piece of advice about don't aim to be the best aim to be the only.

说真的,你想要做的是有自己的风格,也就是说,有一些不可预测的,不可避免的,不能被别人模仿的东西。这又回到了我的另一条建议,不要把目标定为成为最好的那一个,而要成为唯一的那一个。

划重点:Don’t be the best, be the only.

你不用成为最好的那一个,要成为唯一的、不可被替代的那一个。

Kevin Kelly 在节目中分享的另外一条建议是:

Always demand a deadline, because it weeds out the extraneous and the ordinary. A deadline prevents you from trying to make it perfect. So you have to make it different, different is better.

要求一个截止日期,因为它剔除了无关紧要的和普通的。最后期限使你不会追求完美,所以你必须变得不同,不同就是更好。

在第 10 封邮件《哈克尼马与魔法,如何克服焦虑,以及游戏人生》中我们提到过「完美」这个概念。

我们总是想做得更完美一些,有研究也证明,在「优化当前事件」和「冒险尝试未知事件」之间,我们有 2/3 的可能性选择前者。大部分人都是倾向于优化当前事件,但问题是这会让我们处在一种无限拖延的过程中迟迟不给出结果,所以给自己一个最后期限 (deadline) 至关重要。

同样的事情时,一旦有了 deadline 的驱使,你还是会努力做得更好,做出与之前不同的内容来,同时摒弃用完美做借口。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 Kevin Kelly 从 A Writer's Time 这本书中学到的:

工作是做不完的,你能控制的是工作时长,deadline 其实就是在帮助你控制时间。

So really the only thing you control is your time. You say, I have this much time to give to it. I'm gonna do the very best in this amount of time. And that's sort of what a deadline is about.

所以你唯一能控制的就是你的时间。你跟自己说,我有这么多的时间给它。在这段时间里,我会尽力而为。这就是最后期限的意义所在。

很多人拒绝 deadline 很可能是在害怕,害怕自己的作品没人喜欢,所以拿完美主义当挡箭牌。Kevin Kelly 说,那就经常做 (doing things on a regular basis),反反复复地做,失败了就重新来过,这样反而能从失败中获得自由,因为大不了明天再来一次。

I'm gonna put it out no matter what. And if it isn't up to the best standards, it's okay. Because tomorrow I'm gonna do it again.

无论如何我都要把作品发表出去。如果达不到最好的标准,也没关系。因为明天我还会这么做。

Julie Gurner: 自己对自己负责

第七个片段来自心理学博士和绩效教练 Julie Gruner,有关「承担责任」 (taking responsibility)。

当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在你身上时,你可以是一名受害者 (victim),也可以是一名幸存者 (survivor)。前者被困境打败,后者战胜了困境。

Julie Gurner 在接到求助案例时,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让当事人重新定义、讲述、理解事件本身,以此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看到自己正在克服困难,而不是纠结于无助和无能的感受。还记得我们之前在第 53 封邮件《改写你的故事,改变你的人生》中分享过有关「叙事心理学」(Narrative Psychology) 的内容吗?

很多人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会讲述自己过去的故事,确实很多问题、障碍、甚至缺陷是由童年的创伤引起的,但是除了聊到过去承担的风险从而激励某些冒险行为, Julie Gurner 更倾向于聊现在。

此时你是谁,此刻你要做些什么。

Going back to the past is not really useful unless it informs who you are standing in this moment. We can't change it. We can't go back. And going back to times of powerlessness also... it puts you in a bad mindset. It sets you up in a negative way.

因为回忆过去并不是真的有用,除非它告诉你此刻你所处的境地。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回不去。而且回到无能为力的那段时间,会让你心情不好,让你陷入消极的境地。

当你剪了一个新发型后,有 20 个人夸你好看,一个人说你难看,于是你会将那 20 个夸赞抛之脑后只难过于那一个负面评价。

你会遇到消极的事情,你会做错决定,但是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童年的创伤也好,过去的伤害也罢,都不该阻止我们长大与成长。

在我们第 59 封邮件中 Mark Manson 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当你将一切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于外因时,你就将定义自己的权力让渡给了别人,你就会失去力量。最终那个要为自己的一切负责的人,有且只有我们自己。

So when people are telling me that I'm doing this because of my childhood, I'm doing this because of this, I think you're giving up some amount of power. You're giving up a lot of power to something outside of yourself. And you're also, how you're interpreting that event is not useful to you. It may be, there may be a lot of truth to the terrible things that have happened, but those terrible things, you have to shut the door at some point and say, I am my own man or woman and I move forward.

所以当人们告诉我,我这样做是因为我的童年,我这样做是因为这个那个,我认为你在丧失力量。你将力量交给了除你自己之外的东西。而且,你对这件事的解释对你没有用处。也许真相确实很可怕,但在某个时刻你必须将这些可怕的事情拒之门外,然后说,我是我自己的主人,我要向前走。

Julie Gurner 分享了两个很有效的办法帮我们能做得更好一些:

  • 早期干预 (early intervention)

  • 意向性 (intentionality)

Early intervention 是指不要真的等到忍无可忍、伤害到最大值、或是情绪崩溃了以后才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和严重性。早点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有效地引导和疏通。

Intentionality 也很关键,也就是主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生活、可以忍受什么代价、有什么标准、对自我价值怎么定义等等。这些因素对你之后的行为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Frank Slootman: 如何在大公司/组织内建立信任

第八个片段来自 Snowflake 公司的 CEO Frank Slootman,关于「如何在大公司建立信任」(building trust in a large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is something that we will give more time, behavior, we won't. And that's because behavior is a choice, not a skill set.

绩效表现往往是我们会给予更多时间的东西,而对于行为我们则不会。因为行为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套技能。

作为领导想要在大公司建立信任,Frank Slootman 首先就提出了他对「行为」的重视。当坏行为 (bad behavior) 出现时,例如职场骚扰、歧视、霸凌等等,你需要大家相信你在做决定时的公平性,而不是全凭个人喜好,所以你需要以最快的速度公正地处理那些 bad behavior,而不是忽视或容忍,以树立起自己的领导力品牌 (brand of leadership)。

其次,文化问题也很值得关注。有些人可以改变自己融入新环境,有些人则做不到,每个人依据自身的情况匹配不同的公司,这是一种选择。但公司先要有自己坚定的文化和信念,然后再选择合适自己文化的队伍。

主持人 Shane 问 Frank 如何看待「像对待家庭一样对待公司」这种方式。

Frank 说:「家庭就是家庭,生意就是生意」,他不支持混为一谈。

在家里你会包容你的家人,不会随便解雇他们,但在公司绝对不行。在公司里,大家建立关系的基础是一起完成任务、有共同目标、一起做出贡献,等等,而不是基于私人感情。

Gio Valiante: 什么时候放弃?什么时候加码?

最后一个片段来自绩效和行为心理学家 Gio Valiante,关于我们「什么时候该放弃?什么时候该加码?」(when do I quit and when do I double down?)

那些站在顶峰的人似乎很清楚什么时候该果断放弃,什么时候就算冒险也要坚持向前。我们要如何像他们一样学会把握这个时机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过去失败的经历其实是很有用的。

When you failure, fail early, you start to recognize what a real opportunity looks like. And then, oh, by the way, when that opportunity presents itself, there's a lot of fuel to make it happen.

要失败的话,就早点失败,你会开始意识到真正的机会是什么样子的。然后你会发现,当机会出现的时候,会有很多助力帮助你成功。

通过不停地打磨,最终最核心的是,你会知道自己的优势 (advantage) 在哪。

当机会出现并且恰好是你的优势所在,自然就没有放弃的理由了。即使最后还是失败了,这个过程也会成为你进一步了解自己优势的重要经历之一。

要对自己的优势有更清晰的认知和评估,以及明白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关键的方法就是:评估你的动因 (Evaluate your WHY)。

Gio Valiante 解释说这个 WHY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欲望」 (desire),它可以是推动你前进的天使,也可以是将你拉进深渊的魔鬼。

So, desire channeled properly can lead to some of the highest highs and the elevate the best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problem is the downside of desire left unchecked leads to the kinds of behaviors that are duplicates that desire run amok. We all become a worst version of ourselves.

所以,如果欲望被正确引导,就可以成就别人到不了的高度。而不好的地方在于,如果欲望不能被好好约束,会导致各种疯狂的问题。我们都会变成最糟糕的自己。

所以,做决定 (decision making) 很重要,这是一种认知行为 (cognitive act),而不是一种情绪化反应。我们需要了解那些能让自己发挥出优势的的各项变量因素 (variable)。

找到能描绘自己优势的方法,例如现在常见的用数据直接标出胜率。高胜率从一定程度上表明优势大。如果真是这样,则再问问自己:「你愿意承担多大的风险?你愿意承担多大的损失?」

这些问题的心理学底层逻辑其实是:你是否也能接受失败?

如果不行,这也很正常。情绪也是做决定时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情绪感知能力的人,做出的决定会更差。

而当你通过评估了解了自己的优势,并愿意承担风险想进一步推进的时候,你需要把自己升级成一个更加完整的人,一个更了解自己的人,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Know Yourself。

OK,今天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到这里。这一集让我有很大的收获,希望也能给我你带去一些启发。

See you next week!

April@Beads

*编辑/审校:李马克@Beads

往期精选

关于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延伸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知识、经验、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北京时间每周一上午 8:30 发送。(*不出意外的话)

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博:@BeadsLetter

小红书:@BeadsLetter

Twitter (X): @BeadsLetter

Instagram: @beadslettterx

Threads: @beadsletterx

Beads is a proud member of Marcast.

说明:以防走失,除了上述 Beads 的各个社交账号,也欢迎你扫描关注上方 Marcast 厂牌公众号,每隔一周或两周,我们也会选择性的把 Beads 的内容同步过去。

See you everywhere!

Join the conversation

or to particip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