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ads
  • Posts
  • 查理·芒格与人类误判心理学 | Beads #41

查理·芒格与人类误判心理学 | Beads #41

人类误判 28 种

Hi,

我是 April,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41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1462,比上周净增 33欢迎新订阅的朋友!

距离我们1500+ 的小目标越来越近啦,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还请继续帮我们把 Beads 转发和分享出去,这对我们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Beads 的订阅地址是:https://beads.beehiiv.com

另外,如果你对 Beads 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反馈,非常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也欢迎关注我们的 微博Twitter (X)、Threads 账号,我们也会在上面不定期分享一些播客笔记。

OK,今天要给你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网络 The Investor's Podcast Network 旗下播客 We Study Billionaires 的单集:Charlie Munger &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isjudgment

The Investor's Podcast Network 旗下目前有 4 档节目:We Study BillionairesBitcoin FundamentalsRicher, Wiser, Happier (对,就是那本同名的畅销书) 和 Millennial Investing,主题都聚焦在投资、理财、金融、数字货币相关的内容,其中收听量最大的就是这档 We Study Billionaires 的播客。

那么今天要分享的这一集,通过题目我们就看到是要讲和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相关的话题了,我们之前在第 12 封邮件中也有提到过他。

查理·芒格我们就不做过多介绍了。我刚去查了一下最新数字,这位巴菲特的老搭档目前的净资产在 26 亿美元 (2.6 Billion)… Sorry, I just can’t imagine that…

今天这一集内容其实和一本书有关:Peter Bevelin 写的 Seeking Wisdom: From Darwin to Munger

主持人 Clay Finck 在节目说他第一次听说 Seeking Wisdom 这本书是 2023 年 4 月,在 The Investor's Podcast Network 创立的 TIP Mastermind 社群 (community) 里听别人提到的。

有一次他们邀请了特许金融分析师 (CFA)、投资经理人 Gautam Baid 来参加 TIP Mastermind 社群讨论的问答环节,一位社员问 Baid 是否有推荐的书籍,他推荐的其中一本就是 Peter Bevelin 的 Seeking Wisdom: From Darwin to Munger

著名思想家 Nassim Taleb 教授 (写《黑天鹅》、《反脆弱》的那位) 称 Peter Bevelin 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之一」,Finck 本人还特意去搜索了一番,但是网络上关于 Bevelin 的信息却很少。所以在他看来,Bevelin 只是单纯地想将自己研究 达尔文 (Charles Darwin)、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和 查理·芒格 (Charlie Munger) 等人思想的成果分享出去。

Seeking Wisdom 这本书中,Peter Bevelin 列出了 28 种人类误判 (human misjudgement),并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这些思维偏误产生原因,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克服这些错误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to behaving more rationally is understanding our countless behavioral biases at play when making decisions.

想要在行为上表现得更加理性,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理解我们在做决定时无数的行为偏误。

其实,Human misjudgment 这个说法最早来自查理·芒格在 1995 年在哈佛大学的一个演讲,也是在这次演讲中,芒格把他过去的经历做了一个详细的整理,总结出了 24 条人类常见的思维偏误。

后来,在《穷查理宝典》(Poor Charlie’s Almanack) 这本书出版前,芒格又对这份演讲稿进行了修订,扩展到了 25 条。

如果你对芒格这 25 条人类误判心理学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下面的视频收听当时的现场录音,或者也可以找来《穷查理宝典》这本书来看看。

那么,在今天这集节目中,我们就来分享一些 Peter Bevelin 在 Seeking Wisdom 这本书中基于芒格的思想总结和拓展出的一些 human misjudgement。

理解这些人类误判心理学,我们就能更好地克服它们,从而优化自己的决策表现。

我们在文末也会给你总结他在书中提到的 28 条 human misjudgement,供你随时参考取用。

单纯联想 (Mere Association) 产生的偏误

Peter Bevelin 在书里写道:

We automatically feel pleasure or pain when we connect a stimulus with an experience we've had in the past, or with values or preferences we are born with. As we've learned, we move towards stimuli we associate with pleasure and away from those we associate with pain.

当我们将在环境中受到的刺激与过去的经历、自身的价值观、与身俱来的喜好联系在一起时,我们会自动感到快乐或痛苦。正如我们所知,我们会走近让我们快乐的事物,远离让我们痛苦的事物。

Bevelin 在书中举了个例子,有个供应商在接待一为名叫 John 的客户时,特意带他去了镇上最好的牛排店,还主动请他吃饭,于是 John 下意识地将「与供应商见面」与「感到快乐」联系在了一起,所以他每次去找供应商采购时都觉得非常愉快。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人类很容易根据我情绪和感受行事,而不是依据客观的事实和逻辑。

Bevelin 还进一步解释到,其他人可以通过将产品、服务、人、投资或情境与我们喜欢的事物联系起来,来影响我们的决定。

广告商们或政客们时常通过这种手段来宣传自己、打压竞争对手,只要将自己的产品或理念与积极正面的形象挂钩,将对手的与消极负面的形象挂钩即可。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购买产品或者做投资不是因为产品真的有多好,而是销售人员「魅力太大、说服力太强」。

所以,作为消费者或者投资者,我们切记不要将自己的心情和喜好,与产品真正的质量划等号,将自己的钱随意撒出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般人都不喜欢做那个开口告诉别人坏消息的人,尤其当消息接收方还是个位高权重的人,因为这样很容易让对方将自己和坏消息挂钩,一看见就不高兴。

但 Buffett 曾经说过,他希望与他共事的人能用「公司持有者的思维」思考问题,一旦知道了坏消息要立刻说出来。

因为站在 Buffett 的立场,比「知道坏消息」更差的一定是「坏消息知道得太晚」。

要想对抗由「联想偏误」导致的误判,Bevelin 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 根据事物、情况和人自身的优点来进行评估

  • 鼓励周围的人立即告诉你「坏消息」

  • 明白有些事物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或痛苦并不会一直重复

  • 记住人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自己将他们与积极或消极的事物联系起来

「奖励和惩罚」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

The iron rule of nature is you get what you reward for. If you want ants to come, you put sugar on the floor. 大自然有一条铁律:你得到你所奖励的。如果你想要引来蚂蚁,那你就把糖放在地上。

在行为上人们普遍都是追求奖励,规避惩戒,从自己行为的后果中去学习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也就是说,对自己有益或者让自己愉悦的行为,被认为是「正确」的行为,往往会被重复,重复多次后就会逐渐变得固定,最终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种习惯,相反,损害自己利益或者让自己难过的行为会被认为是「错误」的行为,会被逐渐纠正直到消失。

18 世纪的英国作家 Samuel Johnson 曾说:

The chains of habit are too weak to be felt until they are too strong to be broken. 习惯的锁链太弱而无法被感觉到,直到它们太强大而无法被打破。

Bevelin 在书中分享了一个芒格说过的一个关于纽约警察局的故事:

警察局的养老金制度是根据他们最后一年的工资水平设立的,所以警察们到了最后一年都会特别配合,甚至疯狂加班以求最大限度提高自己最后一年的工资。

人人都希望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大家都这么做,一直这么做,而且都觉得这么做没问题。

在投资这件事情上人们也是如此。投资赚钱时,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乐观、有冒险精神,亏损时则变得悲观、厌恶风险、反应过度。

It's also important to remember that good consequences don't necessarily mean we made a good decision. And bad consequences don't necessarily mean we made a bad decision.

同样重要的是要记住,好的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我们做了一个好的决定。不良后果并不意味着我们做了错误的决定。

既然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必然,那么我们要如何利这一点,结合奖励与惩罚机制,改善自己的行为呢? Bevelin 给了我们如下建议:

  • 将痛苦的经历或惩罚一次性给予,而愉快的经历或奖励尽量要分成多次给予

  • 人们更喜欢一系列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善的经历

  • 表扬比惩罚更能有效地改变行为

  • 鼓励正确的行为比批评错误的行为更有效

  • 将表现和想要实现的结果与激励机制 (incentives) 结合起来

  • 不良行为必须受到严惩

  • 奖励一个人,要在 Ta 付出时间和努力之后,而不是之前

  • 不要让金钱成为唯一的动力,这样会让人们喜欢的工作变成不喜欢的工作,因为「奖励成就」的目的是让我们觉得自己擅长某件事,而不只是得到报酬

  • 决策者应该为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自利 (Self-interest) 和激励 (Incentives) 如何推动决策

首先稍微澄清一个概念,「自利」 (self-interest) 在哲学上与「自私」(selfish) 的含义不同,通常就是指一个个体以自我利益为考量的现象。

接着我们来看一个 Bevelin 分享的故事:

一场网球赛事的组织者急需用钱筹备比赛,于是他们找到了一家公司的 CEO 想拉赞助,要一百万,但 CEO 觉得太多了。

这时组织者们对 CEO 说:「不,你得这样想,如果你赞助我们,你不仅可以加入比赛,还可以坐在荣誉席上,站在总统家人身边,最后还可以在比赛结束时给赢家颁奖。」

CEO 听到这些后:「赞助费在哪交,赶紧的。」

People do what they perceive is in their best interest and they're biased by their incentives.

人们做他们认为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事情,他们会因为自己内在的激励机制而产生偏见。

任何人,包括律师、医生、顾问、销售人员、组织机构、媒体、和我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几乎都被自身的目的或激励机制左右。

所以我们要记住:对他人有利的事情可能对我们自己不利。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去买东西,明明不是必需品,或者一件衣服穿在身上很难看,却经不住导购一顿天花乱坠的忽悠,他们是在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达到公司要求的业绩指标,可是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花了一大堆冤枉钱而已。

本杰明 ·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曾经说过一句话:

When you persuade, speak of interest, not of reason. 当你尝试说服别人的时候,尝试用利益,而不讲道理。

所以,如果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不妨试试看能否改变 Ta 的行事动机。

直接了当地告诉对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往往作用不大,毕竟大部分人都更愿意按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事,大家都不喜欢「被要求」,尤其是在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上。

Always considering the incentives, benefits, and interest at the play of counterparties you're dealing with. And understand people's motivations and what makes them tick. This could be financially related or related to other things such as status, reputation, power, envy, ethics, morality, et cetera.

始终考虑与你打交道的对手的动机、利益和兴趣。并了解他们的动力来源。可能与经济相关或与其他事物有关,例如地位、声誉、权力、嫉妒、伦理、道德等等。

自利性倾向 (Self-serving Tendencies) 和乐观主义 (Optimism)

「自利性」(self-serving) 和「乐观主义」(optimism) 简单来说就是大部分人都倾向于去相信自己是人群中特殊的那一个,总认为自己更优秀、更幸运,坏事永远轮不到自己头上。

这就导致人们容易过度自信 (overconfident) 、经常行事鲁莽、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栽个大跟头。

尤其是在做投资时,自利倾向会让投资者将一次成功的投资经历归因于「自己的技能高超」,却将失败的投资经历归咎于「自己运气太差」。

研究实验也表明,当我们成功时,不管成功的原因是机会还是技术,我们都更倾向于将功劳归于自己的性格或能力出色。

对此,Bevelin 对我们的忠告是:

  • 乐观是好的,但是当涉及到重要决定时,现实主义更好

  • 认识到你自己的局限。你对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了解多少?不要让你的自负决定你应该做什么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到事物的正反两面,并对可能出错的部分时刻做好准备,制定相对应的计划以防万一。

在投资时也要谨慎,不要轻信那些自称有多聪明多牛逼的人,查看对方实实在在的业绩记录 (track record),对于无相关记录的人要注意远离。

自我欺骗 (Self-deception) 与否认 (Denial) 的偏误

There is no easier person to fool than ourselves. 没有比我们自己更容易被愚弄的人了。

自我欺骗、否认或扭曲事实,是人们在自我利益受到威胁时,让自己感到舒服一些的一种方式。

用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 的话来说:

“Illusions” commend themselves to us because they save us pain and allow us to enjoy pleasure. Instead, we view things the way we want to see them. We hear what we wanna hear and deny what is inconsistent with our deeply held beliefs. We deny unpleasant news and prefer comfort to the truth. We make sense of bad events by telling ourselves comforting stories that give them meaning.

「幻觉」可以指挥我们,因为它们让我们免受痛苦,让我们享受快乐。幻觉让我们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看待事物。我们听到我们想听到的,否认与我们根深蒂固的信仰不一致的东西。我们否认令人不快的消息,宁愿自我安慰而不愿说出真相。我们通过给自己讲故事来安慰自己,从而使坏事变得有意义。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自欺欺人」呢?

We have to see the world as it is and not for what we want it to be. Refusing to look at the downside or things we don’t like, doesn’t make those things disappear.

我们必须看到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样子。拒绝看到我们不喜欢的东西,不会让那些东西消失。

Bevelin 说:「真的坏消息」比「假的好消息」要好得多。

与之前的行为「保持一致」 (Consistency) 的偏误

Once humans make a commitment such as a promise, a choice, or even invested time, money, or effort, we generally want to remain consistent with that commitment. And the more we have committed or the more that we've invested into it, the harder it is for us to change our minds.

一旦人类做出承诺,比如一个许诺,一个选择,或者是投入时间、金钱、努力,我们通常都希望保持这种承诺的一致性。我们承诺的越多,投入的越多,我们就越难改变主意。

背后的原因与我们在第 5 封 newsletter 中提到过的「沉默成本谬误」 (sunk cost fallacy) 有关。想到自己前期投入的时间、金钱、努力等将全部一无所有,就无论如何也想坚持下去。 尤其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哪怕清楚地知道投资就要失败了也很难放弃。

巴菲特有句名言: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do when you find yourself in a hole is to stop digging. 当你发现自己掉坑里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停止挖掘。

主持人 Clay Finck 也通过自己曾经学到的教训告诉我们:

Remember that you don't have to make your money back the same way that you lost it. 请记住,你不需要坚持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将失去的钱赚回来。

「过度的坚持」其实是十分危险的。当我们零散的观念形成一种相对完整的意识形态 (ideology) 时,我们的大脑就会停止主动思考,转而进入一种自动化运行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理性、积极的思考。

为了尽量避免「强行保持行为一致性」带来的问题,Bevelin 给出的建议如下:

Decisions should be based on where you want to be, not where you've been. You should base decision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consequences.

决定应该基于未来,而不是过去。你应该根据目前的情况和未来的后果来做决定。

现状偏误 (The Status Quo Bias)

如果你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趋向,包括你我,那就是想要维持现状 (Status Quo),不想改变。

通常情况下这么做也是可行的,只要选择坚持前人尝试过或者检验过没问题的那条路就行了,这样路上的绊脚石更少,我们也不用过多考虑其它未知选择带来的后果。

一般人这么做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两个:

  • 首先,人类有自己的习惯,在「坚持习惯」和「改变」之间我们往往会选择前者。当一个决定越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情绪,或者当我们面临更多选择时,我们就越喜欢维持现状。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我们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换掉自己坚持干了一段时间的工作

  • 其次,人们更倾向于打安全牌,哪怕是无所作为,也不愿意尝试新的冒险的事物。因为和「无所作为」相比,「失败」让人难受得多

那么,对抗这种偏误的重点就是:

  • 明白「什么都不做」也是一个选择,也要付出代价,有时候甚至比「行动」的代价大得多

  • 记住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别人想要你实现的目标

投资者如何利用「人类极度不耐烦」的倾向

很多长期投资者指出:人们总是想要速战速决,轻松赚大钱。

极度不耐心是导致很多人债台高筑的原因。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拿到收益,却将成本推到以后再还。

Clay Finck 本人作为一个有经验的长期投资者,认为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时间套利 (time arbitrage)。

也就是说,他如果要收购一家公司,会先花很长的时间耐心研究这个公司的盈亏报表、股价变化等等。

Warren Buffett 和 Woodlock House Family Capital 基金的组合投资经理兼联合创始人 Chris Mayer 也曾表示自己在进行交易时会格外谨慎、耐心,哪怕一年只进行 1-2 次投资。

Most of the time these great investors are exercising patience and they’re letting their businesses compound for them. When making any decision, you need to weigh the positives and the negatives. Short-term pleasure may lead to long-term suffering and short-term suffering may lead to long-term pleasure.

大多数时候,这些伟大的投资者都在锻炼自己的耐心,让他们的业务为自己带来复利。做出任何决定时,你都需要权衡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短期的快乐可能会导致长期的痛苦,短期的痛苦可能会导致长期的快乐。

不仅对于投资,对于健康、事业、良好的关系来说,耐心都极其重要。

对比比较 (Contrast Comparison)

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桶水:一桶冷水、一桶热水、一桶室温的水。

当你把一只手放进冷水,一只手放进热水中,再同时拿出来一起放入室温的水中时,你会感觉到原本在冷水中的手更温暖了,原本在热水中的手却更凉了。

这个实验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人类倾向于通过变化的程度、大小、差异来判断外界的刺激,而不是绝对值的大小。

所以,一切事物似乎都是相对的,这取决于具体情况。

这种例子在生活中其实很常见,例如:如果我们单买一条 100 美金的领带会觉得很贵;但如果我们先买了一套 1500 美元的西装,再加一条领带,那么领带就显得便宜多了……

又或者我们去电影院买爆米花,本来觉得一个大份的爆米花要 12 美金很贵,但一看小份的分量少得多也要卖 10 美金,瞬间就觉得 12 美金其实挺划算的了……

商品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改变,可一旦加入了对比的选项,人们的感官就会大不相同。

Contrast Comparison 很容易让人们掉入消费陷阱之中而不自知,而且很可能造成「发现问题时却为时已晚」的局面,很多时候信用卡还着还着就还不起了,房贷车贷付着付着就付不起了......

Sometimes it is small, gradual, invisible changes that harm us the most.

有时,微小的、渐进的、看不见的变化对我们的伤害最大。

「锚定效应」认知偏误 (The Anchoring Bias)

锚定 (Anchoring) 就是指我们受到某些信息的过度影响,它可以作为未来判断的参考或锚定。

比如说,假设你在今年 1 月花 50 美元买入一只股票,8 月时股价跌到 40 美元,这时就有人会站出来说你买的股票很差,而很差的原因,仅仅是以 50 这个数字为「锚」,40 小于 50。

所以说,要么股价跌了造成自身亏损,不好,要么这个股票没有之前值钱了,也不好,而关于股票背后公司的潜在价值,丝毫不纳入考虑范围。

美国著名的投资人 Howard Marks 曾在他的书 Mastering The Market Cycle 中写到:

The market is largely driven by human psychology, by greed, fear, and overall sentiment. If sentiment is really bad, then the price can go well below intrinsic value until sentiment picks back up again.

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类心理、贪婪、恐惧和整体情绪驱动的。如果市场情绪真的很糟糕,那么价格可能会远远低于内在价值,直到市场情绪再次回升。

Bevelin 也在书中写说:一只股票现在的价格代表不了任何事,潜在的业务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Clay Finck 提醒我们在与人谈判的时候也要注意别被锚定效应影响。比如你去买车,心里价位原本是 2 万美金,汽车销售说 3 万美金,此时你肯定会先犹豫,于是这时销售说 2.6 万美金外加赠送一些礼品,并且告诉你优惠仅限今天。

这时你会想:以 3 万为锚定,2.6 万加上赠品,听起来好像也还不错了。

于是,在这场讨价还价中,我们败下阵来。

Bevelin 告诫我们在面对这种情况时:

  • 考虑从零基础水平的选择,并记住你实际上想要实现什么 (to consider choices from a zero base level and remember what you actually want to achieve)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信息 (to adjust information to reality)

互惠 (Reciprocity) 的定义及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互惠性 (reciprocity) 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概念,是指一个正面的行为会激发另一个正面的行为,相反,向他人做出敌对的行为会引发不愉快,甚至暴力行为。

所以从心理上讲,当某人对我们非常友善时,我们甚至会觉得欠了 TA 一笔债,并总想着报答 TA 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无论好坏。

主持人提到 Gautam Baid 在他的书 The Joys of Compounding 中写到的一个例子:

Gautam Baid 通过帮助他人投资等事情与身边一起工作过的人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一次,其中一个与 Baid 关系不错的人告诉他,他拥有的一家公司出现了一些问题,于是他第一时间抛售了那家公司的股票,躲过了一次巨大的亏损。

这次别人对 Baid 的帮助,就是他自己平时日积月累主动帮助他人的结果。

We respond the way we are treated. 我们被世界对待的方式,决定了我们如何对世界。

别人对我们不公平,我们也会对别人不公平;别人信任我们,我们也会信任别人;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也会批评别人;别人帮助了我们,即使是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也会想要去回报他们......

Bevelin 提醒我们:

  • 人都不喜欢欠债,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允许别人回报自己

  • 当一个帮助或者礼物是私人的、重要的、意想不到的时候,是最有效的,所以我们可以送给别人一些他们完全想不到的东西,这样会让他们更喜欢自己

社会认同 (Social Proof) 偏误

社会认同 (Social Proof) 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指人们为了迎合社会标准,而模仿或复制他人行为,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从众心理」。

「社会认同」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管理者倾向于坚持现状的原因,主要是为了避免因做出非常规决定而显得突出和愚蠢。

除此之外,涉及到市场时,追求社会认同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

说这类事情在华尔街经常发生,巴菲特说:

What the wise do in the beginning the fools do in the end. 智者在事情的一开始就去做的事情,傻子往往事情的末尾才去做。

我能想到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炒股票,大庄们钱都赚了几波跑路了,小韭菜们最后才纷纷跟上,最后只能被无情收割。

People don't care about logic when they seem to be getting rich by doing something irrational. When people act within a group or they act within a crowd, we feel that we have less responsibility to make a thoughtful decision, and this can lead us to become overconfident because everyone else is doing the exact same thing.

当人们似乎通过做一些不理性的事情而致富时,他们不在乎逻辑。当人们在一个小组或群体中行动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太多责任去做一个深思熟虑的决定,这会导致人们变得过度自信,因为每个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文章前面提到的 overconfidence 也和社会认同有关。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其实很简单:

寻找你不同意的观点,并寻找那些以不同方式看待事物的多元观点。

权威偏误 (Authority Bias) 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决策

权威偏误 (Authority Bias) 是指人对于那些有权威的人认可的信息,抱有不合理的高度信心,因此,个人的观念很容易被他们所认为的权威们影响。

很简单,如果 Warren Buffett 说有只股票前景很不错可以考虑购入,那此时我们要不要买,心动不心动?

品牌找明星们做代言,医学专家们时不时出来辟谣,也是同样的道理。

Clay Finck 在节目中说他在思考投资问题时想到,也许是因为我们一直面对太多的不确性,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才会选择去求助所谓的专家,而那些人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还少,只是装作很懂的样子。

所以也许努力减少不确定性,可以帮我们保持头脑清醒。

关于人们易受权威影响的情况,我之前也发过一条 Twitter thread 来分享从 David Parell 那里听来的一个观点,你可以点击下方的链接查看这条 thread:

如何战胜我们的欲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

关于不确定性 (uncertainty),Bevelin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We don't like uncertainty. We have a need to understand and make sense of events. We refuse to accept the unknown. We don’t like unpredictability and meaninglessness. We, therefore, seek explanations for why things happen, especially if they're novel, puzzling, or frightening. By finding patterns and causal relationships, we get comfort and learn for the future. 我们不喜欢不确定性。 我们有一种内心的需要去理解事件并找到意义。 我们拒绝接受未知。 我们不喜欢不可预测性和无意义性。 因此,我们寻求对事情发生原因的解释,尤其是当它们是新奇的、令人费解的或令人恐惧的事情时。 通过寻找固定模式和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获得安慰并为未来学习。

所以,你会发现,在事件发生之后,我们总是试图去找原因,找因果关系,以便为未来做好准备,避免同类的事情再发生。

但问题是,影响一件事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现实情况远不是一个单纯的因果关系能够解释清楚的,事物的发展都是复杂的。

芒格说:

I would say that if our predictions have been a little better than other people’s, it’s because we tried to make fewer of them. 如果你觉得我们的投资预测比别人更准一些,那是因为我们尽量少做预测。

关于克服人类试图「理清不确定性」的强迫症,Clay Finck 的建议如下:

  • 认清事实,世界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大大的不确定,而且永远会是这样

  • 当我们最害怕、最无法确定的时候,也许就是投资机会最好的时候

  • 人们总是试图用最简单的因果关系解析世界,比如如果利率下降,那么股市就会上涨…… 请记住,世界、尤其是市场,从来都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简单

  • 事后看来,一切似乎都是显而易见的

It's a reminder for me to always be humble and always keep my own humility in check and how much I think I know.

这提醒我要始终保持谦虚,并始终控制自己的谦虚以及我认为自己知道多少。

人类误判 28 种

听完这集播客,我去找来 Peter Bevelin 的这本 Seeking Wisdom 翻了一下。

在今天这篇的最后,我就把书中提到的这 28 种常见的人类误判列出来,希望可以成为你心智工具箱中经常使用的工具,供你更好地做决策,更好地生活。

这 28 种常见的人类误判心理来自:

  1. 单纯联想的偏见:自动地将刺激与痛苦或快乐联系起来; 包括喜欢或不喜欢与好或坏相关的事物。包括认为发生的情况和之前相同,只是因为它们看起来相似。还有来自「波斯信使综合症」的偏见——不想成为坏消息的载体

  2. 低估奖励和惩罚的力量:人们重复导致奖励的行为,而避免他们受到惩罚的行为,趋利避害

  3. 低估来自自身利益和激励的偏见

  4. 自利性偏差: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过于乐观。包括过度乐观。

  5. 自我欺骗和否认:扭曲现实,以减少痛苦或增加快乐,包括一厢情愿的想象

  6. 来自「保持一致性」倾向的偏见:即使在违背我们的最佳利益或面对不确定的证据时,也与我们先前的承诺和想法保持一致,包括确认偏见,寻找证据证实我们的行为和信念,忽视或扭曲不确定的证据

  7. 来自「剥夺综合症」的偏见 (deprival syndrome):当我们喜欢的、拥有的 (或几乎就要拥有的) 东西被拿走或失去时,我们会做出强烈的反应,包括渴望和重视更多我们不能拥有的东西,或者自己的东西变得更少 (或者可能会变得更少)

  8. 来自想要维持现状的偏见 (status quo) 和无为综合症 (do-nothing syndrome):让事情保持现状,包括最小化工作量和偏向默认选项的

  9. 不耐烦 (impatience):把现在看得比未来更重要

  10. 由于嫉妒 (envy) 和猜忌 (jealousy) 引起的偏见

  11. 来自「对比比较」的扭曲:对事物的判断和感知不是独立的看待,而是基于它与在时间或空间上紧密呈现的其他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与某种更早的适应水平之间的差异,也低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化的后果

  12. 来自「锚定效应」(anchoring) 的偏见:过度重视某些初始信息作为未来决策的参考点

  13. 受到那些眼前活跃的或最新信息的过度影响

  14. 遗漏信息和忽略抽象的信息:只看到我们遇到的或者抓住我们注意力的刺激,而忽略了重要的缺失信息或者抽象的隐藏的信息,包括无意识的盲目

  15. 来自「互惠倾向」的偏见 (reciprocation tendency):以同样的方式回报别人为我们做的事情,比如帮助、让步、信息和态度

  16. 来自喜欢倾向的过度影响 (over-influence by liking tendency):相信、信任和赞同我们认识和喜欢的人,包括对喜欢和社会接受的过度渴望以及对避免社会反对的偏见。还有来自对「不喜欢」的偏见,我们倾向于回避和反对我们不喜欢的人

  17. 受到「社会认同」(social proof) 的过度影响而产生的偏见:模仿其他人或类似其他人的行为,包括群体愚蠢/乌合之众的现象

  18. 受权威的过度影响而产生的偏见 (over-influence by authority):信任和服从你认为的那些权威或专家

  19. 为了建立符合预期结果的解释而解释 (sense-making),包括太快下结论。另外,还有认为已经发生的事件比实际情况更容易预测的倾向

  20. 尊重理性 (reason-respecting):仅仅因为我们被给予了一个看似理性的理由就服从。反之,也包括低估给予他人一个理由的力量

  21. 先相信后怀疑 (believing first and doubting later):相信不真实的东西,尤其是分心的时候

  22. 记忆限制:选择性记忆和错误记忆。包括受到他人建议的影响

  23. 「要做点啥」综合症 (do-something syndrome) :没有合理理由的行为

  24. 「要说点啥」综合征 (say-something syndrome):当我们无话可说的时候,还感觉必须要说些什么

  25. 情绪唤起 (Emotional arousal):在强烈情绪的影响下做出草率的判断。包括夸大未来事件的情绪影响

  26. 压力导致的神经错乱

  27. 生理或心理上的痛苦、化学物质或疾病的影响而产生的神经错乱

  28. 来自于多种心理倾向所共同作用的过度影响

如果你是 Beads 的长期读者,你就会发现我们其实分享过很多关于人类思维谬误、心智模型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内核其实都是在一遍遍地告诉我们,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 28 条 human midjudgment 可以说是涵盖到我们日常决策和行为的方方面面了,希望这次的内容可以作为你以后思考和行动的 checklist。如果感兴趣的话,你也可以找来 Seeking Wisdom 这本书来读读看。

See you next week!

April@Beads

往期精选

关于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延伸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知识、经验、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北京时间每周一上午 8:30 发送。(*不出意外的话)

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和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博:@BeadsLetter

Twitter (X): @BeadsLetter

Threads: @beadsletterx

Beads is a proud member of Marcast.

*以防走失,除了上述 Beads 的各个社交账号,也欢迎你扫描关注上方 Marcast 厂牌公众号,每隔一周,我们也会把 Beads 的内容同步过去。

See you everywhere.

Join the conversation

or to particip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