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个改变我人生的想法 | Beads #42
万物皆有联系

Hi,
我是 April,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42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1509,比上周净增 47,欢迎新订阅的朋友!
我们 1500+ 订阅的阶段性小目标达成啦!眼泪汪汪感谢你的支持!
我们的下一个小目标是 1.8K+ 订阅,所以,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还请继续帮我们把 Beads 转发和分享出去,这对我们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Beads 的订阅地址是:https://beads.beehiiv.com
之前我们发过一份调查问卷,想看看从你的角度出发,对于 Beads 的盈利模式有怎样的建议和偏好。因为我们想要为大家持续输出价值,把 Beads 打造成一个可持续的稳定的内容产品,所以免费的模式在我们看来并不是一个健康的运作方式。
我们团队内部也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像国外很多优秀的 newsletter 一样,寻求品牌广告赞助的模式,这样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保持 Beads 免费开放的订阅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订阅我们的内容,前提是我们能找到契合的品牌赞助;另外一种就是付费订阅的模式,我们也一直相信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值得付费获取,这样也能给到用户明确的价值交付。
问卷发出后,我们收到了 200+ 份的反馈,从统计结果来看,有 63% 的用户支持我们推出付费订阅的模式,有 37% 的朋友支持品牌赞助的模式。

这个结果说实话,有点点超乎我们的预料。但不管从那个选项来看,都感觉我们 Beads 的订阅用户真的很支持我们啊!
那么关于两种模式的选择,我们小团队会再慎重考虑一下,请大家再给我们多一点时间。
如果要做付费订阅制,我们有可能会在年底前上线我们的付费方案,在这之前 Beads 的内容依然是全部免费开放的。当然,我们也非常欢迎有意向的品牌来联系我们,或者正在读这封邮件的你有合适的品牌合作资源,也可以帮我们引荐!我们非常乐于与品牌方探索各类的合作模式。
如果你对 Beads 的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反馈,非常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也欢迎关注我们的 微博、Twitter (X)、Threads 账号,我们也会在上面不定期分享一些播客笔记。
OK,今天要给你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The Morgan Housel Podcast 的两集节目,一集是 A Few Ideas That Changed My Life,一集是 Little Ways The World Works
先简单介绍一下 Morgan Housel,他目前是美国创投机构 Collab Fund 的合伙人之一,之前他是《华尔街日报》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金融投资咨询机构 The Motley Fool 的专栏作家。他曾两次获得「美国商业编辑和作家协会」颁发的「最佳商业内容奖」,也获得过《纽约时报》的 Sidney 新闻写作奖。2022 年,MarketWatch 将 Morgan Housel 列为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 50 个人之一。同时,他在保险金融集团 Markel 的董事会担任董事。目前,他和家人住在西雅图。
以上这些官方介绍可能大家都了解得比较少,Morgan Housel 最为人知的可能就是那本超级畅销书《金钱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Money),看过的同学请举手 🙋
今天要分享的这两集节目里,Morgan Housel 分享了改变他生活的几个观点和故事,我们来看看都会得到怎样的启发。

改变了我人生的 8 个想法
There's a power law distribution in learning. You can learn 1000 new things, new ideas and new concepts, but five of them will have the biggest influence on you, the biggest drivers.
学习中存在幂律分布。你可以学到 1000 个新事物、新想法和新概念,但其中可能只有 5 个对你的影响最大,它们会成为你最大的驱动力。
这是 Morgan Housel 11 月即将出版的新书 Same As Ever 的主题之一。
当我们每天绞尽脑汁想弄清楚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时,最终还是会发现,真正对我们有重大影响的其实也就少数几件事情而已。
在这集里,他分享了 8 个影响他看待世界的方式的重要思考,我们一起来参考一下。
No.1
Everyone belongs to a tribe and underestimates how influential that tribe is on their thinking.
每个人都属于一个群体,大家都低估了群体对他们思想的影响。
Tribe 最常见的解释是「部落」,但在这我们可以理解为具有共同性格、职业、兴趣、专业等特征的「群体」。
所以按照这个定义,tribes 无处不在,国家、政党、公司、宗教、家庭、专业、网络社群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生活中我们经会常使用的一个句式「我是一个XXXX」,比如「我是一个民主党」、「我是一个投资人」、「我是一个社恐」、「我是一个数字游民」...... 这种表达其实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归类于某一个 tribe 之中。
人都是社会动物 (social animal),天然就会被 tribe 所吸引,因为被他人理解和接纳所产生的「归属感」可以让人感到安全和治愈。
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会产生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了保持「融入」,人们挑战固定思想、产出多元化观点的能力会在无形中被削弱,即使你不同意这个 tribe 输出的某些观点,你也不敢出声反驳,最后你会将自己的个人身份 (identity) 与所属的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
你会逐渐失去个人意识,你是这个 tribe 的一员,但你也仍然是你自己。
Morgan Housel 在节目中说,唯一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就是保罗·格雷厄姆 (Paul Graham) 曾经说过的一句话:
直译一下:保持自己的身份是小的。
我们在第 15 封 newsletter 中提到过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讨论自我身份的话题.
再直白一点,Paul Graham 提倡我们少给自己的身份打上太多标签,这样才能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Your identity is not you.
你可以是任何人,你也还是你自己。
The more labels you have for yourself, the dumber they make you. And if people can't think clearly about anything that has become part of their identity, then all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the best plan is to let as few things into your identity as possible.
你给自己贴的标签越多,就会变得越傻。如果人们不能清楚地思考任何已经成为他们身份的一部分事情,那么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最好的计划是让尽可能少的事情进入你的身份。
Tribes 虽好,但我们也应该尽量限制自己落脚的数量。
No.2
Everything has been done before. The scenes change, but the behaviors and the outcomes do not.
现在发生的所有事以前几乎都发生过。场景会改变,但行为和结果不会。
Morgan 引用了著名历史学家、生物学教授 Niall Ferguson 的一句话:
The dead outnumber the living 14 to one, and we ignore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f such a huge majority of mankind at our peril.
死了的人的数量是活着的人的 14 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么庞大数量的人类所积累的经验,我们就会落入危险的境地。
Morgan 说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大受震撼。据测算,地球上人类诞生至今,已经有 1000 多亿的人类死去,这么庞大的数量带给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他们已经尝试过了我们今天正在尝试的一切,那些人性中不变的东西,还是没变。
新冠病毒、911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衰退等等诸如此类世界上的大事发生时,事情发生的细节、造成的原因也许各有出入,但人们对事件的反应却十分稳定。
Now we have social media, but the kind of responses of fear and uncertainty and pessimism and how people just extrapolate wildly and they seek the firmest answers when there is the most uncertainty, that's been happening forever and it will happen forever。
现在我们有了社交媒体,但是那种恐惧、不确定和悲观的反应,以及人们如何疯狂地推断,如何在最不确定的情况下寻求最坚定的答案,这种情况一直在发生,也将永远发生。
Morgan 认为,历史的重复性也时常被滥用,我们不能单纯的用一个具体的事件为标准去预测未来,例如,我们不能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就说未来的战争也是那样的形态。
历史经验的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
Identifying the behaviors that never change over time and using those as a map to the future. 找出那些永远不会随时间改变的行为,并将其作为通往未来的地图
Realizing that all those behaviors that we're doing today and will do in the future have been tried before in the past. 意识到我们今天正在做的和将来要做的所有这些行为在过去已经尝试过了
No.3
Multidisciplinary learning. There is as much to learn about your field from other fields than there is within your own field.
跨学科地学习。有很多关于你的领域的知识需要从其它领域中学习,而不仅从你自己的领域中。
换一句类似的咱们中国的老话就是:功夫在诗外。
大多数的学科,看起来好像各自独立毫不相干,但本质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共同点,都是在研究人类大脑的运作、激励机制,以及人类对于贪婪、恐惧和风险的反应。
所以重点是,一旦我们找到学科间的共性,就可以打破单一学科学习的局限性,通过跨领域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专业。
除此之外,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会更加有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一辈子只在同一个领域中做研究,很快就会感到厌倦,但如果我们可以同时通过社会学、心理学、生物学、二战历史学......换个视角或者增加多个视角去理解,不是有趣得多吗。
要知道,人类历史再往前回溯,比如几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很多学科都还不存在呢,那些大人物最初都是哲学家和博物学家,后来才渐渐有了分科之学。
No.4
Self-interest can lead people to believe and justify nearly anything.
利己主义可以让人们相信任何事并为之辩护。
在上一篇 newsletter 中我们刚好提到了「自利」 (或利己主义,self-interest) 的概念,与「自私」(self-ish) 不同 (更多是道德层面的一种说法),「自利」是指个体在客观的行为动机层面以自我利益为考量的现象,就像之前北大钱理群教授批判如今很多人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里面的利己对应的就是 self-interest。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们大部分人应该都不喜欢接到推销电话,但是如果有一天我们自己也选择了销售类型的工作,我们也会为了业绩去竭尽全力推销自己的产品。
所以 Morgan Housel 对此的感触是:「利己主义是一条自由的说服之路,说服自己,并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于是我们对于『推销』 (promotion) 这件事越来越质疑,却对『做推广的人』越来越理解。」
No.5
You cannot believe in risk without also believing in luck, because they are fundamentally the same thing.
如果你相信那你也应该相信运气,因为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投资者们从来只根据「风险」去调整回报率,讨论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却从没人提过「运气」调整后的收益,大家只关注「风险」,却忽略了「运气」。
Realizing that luck and risk are ever present and normal makes you accept that not everything is in your control, which is the only way to identify what is in your control.
意识到运气和风险永远存在,并且是正常的,这会让你接受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在你的控制之中,这也是唯一能确定什么是在你控制之中的方法。
No.6
Room for error is underappreciated and misunderstood.
「允许犯错」是被低估和误解的。
误解在于,「允许犯错」通常被视为不想承担太多风险的人使用的保守的风险对冲手段。
低估在于,一旦我们允许自己犯错,反而可以让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直到成功。
正视错误并允许错误发生的人,比强行钻牛角尖的人更具优势,因为他们不会因为一点小问题就轻易放弃,毕竟有一些错误是可以被改正的。
No.7
Sustainable source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竞争优势的可持续来源。
Morgan Housel 认为这可能是商业和投资中最重要的话题,因为除了运气,这是获得长期成功的唯一途径,而他所熟知的唯一真正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如下:
Learn faster than your competition. 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
Empathize with customers more than your competition. 比竞争对手更能与客户共情
Be a better communicator than your competition or wait longer than your competition. 比竞争对手更善于沟通、更有耐心
其它的一切,包括智力、设计、洞察力等等都可以被对手超越。尤其当你觉得自己比对手聪明时,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No.8
Your personal experience make up maybe 0.0001% of what has happened in the world, but maybe 80% of how you think the world works.
你的个人经验可能只占世界上发生过的事情的 0.0001% ,但可能占到你对这个世界运行方式的理解的 80% 。
对每个人来说,我们对自己亲生经历的事情几乎是深信不疑,并以自己的经历为基准去评判周围的人或事。
我相信我们 Beads 的读者群体中绝大部分是有一定社会和生活阅历的人,但你们是否和 Morgan 一样曾经问过自己以下问题:
What would I believe today? 我今天会相信什么?
How would my values be different? (如果xxxx) 我的价值观会有怎样的不同?
How would my outlook be different if I were born in a different country, were born to different parents or took the other fork in the road at various points in my life and just had a different experience? 如果我出生在一个不同的国家,出生在一个不同的家庭,或者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选择了另一个岔路口,我的人生经历有什么不同呢?
以上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观点,重点是我们要意识到:
我们都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和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人的综合影响下的产物,很多事情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
If you start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everyone is innocently out of touch because they haven't experienced what you have, you'll be more likely to explore what's going on through multiple points of views instead of just cramming what's going on in the world into the framework of your own experiences. It's very hard to do. It's uncomfortable when you do it, but I think it's the only way to get closer to figuring out why people behave the way they do.
如果你一开始就假设每个人都和你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事情,那么你将更有可能通过多种视角来探索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仅仅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塞到你自己的经历的框架中去理解。 这很难做到。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会感到很不舒服,但我认为这是更接近弄清楚人们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唯一方法。

世界运转的一些方式
今天要分享的第二集里,Morgan Housel 分享了几个小故事,来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Morgan Housel 说他在大概十年前,收到一封 Patrick O'shaughnessy (我们在第 22 封、第 36 封中都有提到) 的 newsletter,Patrick 经常会给大家推荐阅读书单,那封邮件的标题是「2013年最佳投资书籍」,而正文第一句写的是:
Since it is better to read around your field rather than in your field, there are no investing books on this list. 因为阅读你专业领域的内容不如阅读领域之外却与之相关的内容,所以这次的书单里并没有与投资直接相关的书。
Morgan 被这句话深深吸引了,他意识到,人类研究的很多领域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在研究「人类行为」。既然如此,反过来说,我们在学习人类行为时,就不该单从一个领域出发,很多看似无关的专业、知识、学科等等其实都是相通的,跨学科多领域的学习方式,才能让我们真正有所收获。
节目中 Morgan 举例说,如果我们只从金融或经济学的角度学习关于金钱、投资的内容,那我们会错过 90% 的重要信息,但如果我们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生物学、化学、军事史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学科角度去学习,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很多,我们会意识到,钱不只是货币,而是一个「行为话题」。
If you find something that is true in more than one field, you've probably uncovered something tha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the more fields that it shows up in,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be a fundamental and recurring driver of just how the world works.
如果你在不止一个领域中发现了正确的东西,那么你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它出现的领域越多,它就越有可能是世界运转的基本驱动力。
在学校里,数学是数学,物理是物理,文学是文学...... 每个学科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点,但现实世界确是连点成线,连线成网,错综复杂。
The best way to learn how the world works is to realize how connected everything is.
了解这个世界如何运作的最好方法就是认识到一切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么紧密。
说到这里,我就想起在第 34 封《末世的留言》中,有一位嘉宾的答案就是:Everything is connected.
冷水金鱼 vs 热水金鱼
Morgan 在这集节目里提到了几个例子,我觉得都非常具有启发,分享其中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来自一个实验。
多年前一群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Glasgow) 的生物学家们做了一个有意思的实验:
他们取了两组生理阶段相同的金鱼宝宝,其中一组放在非常冷的水里养,另一个放在非常热的水里养。
过段时间发现,冷水中的金鱼会比正常情况下生长得慢,而热水中的金鱼会比正常情况下生长得快。
然后,再将两组金鱼同时重新放回相同的温水中,最终它们还是会长成正常大小的成年金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冷水中长得慢的金鱼平均寿命增加了 30%,而热水中长得快的金鱼平均寿命减少了 15%。
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热水中待过的金鱼因为过度生长,导致他们体内产生了永久性的组织损伤,而生长缓慢的金鱼却因为有较长的生长时间,可以对身体进行缓慢但持久的自我修复和维护。
这项研究的主导者是这样说的:
You might well expect that a machine built in haste will fail quicker than one put together carefully and methodically. And our study suggests that this might be true for bodies as well.
你可能会认为,一个仓促建造出来的机器比不上精心有序组装起来的机器。我们的研究表明,确实是这样的,而且我们人类的身体很可能也是这样。
事实证明,在金鱼、鸟类、老鼠和人类身上都存在同样的生长规律。
在商业和投资领域不也正是如此吗?
每个行业中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自然增长速率」,若你企图超越它,追求短时间内的超速增长,最后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揠苗助长的后果就是快速死掉,啊,这样的商业案例真是太多了……
所以这时我们发现,生长速率的规则不仅影响着金鱼,也影响着公司的发展,这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世界运行的规则,在未来也会同样适用。
Connecting the dots between fields helps you uncover the most powerful forces that guide how the world works, which can be so much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little new detail that's hyper specific to your profession.
将各个领域之间的点连接起来,可以帮助你发现牵引世界运转的最强大的力量,这些力量可能比你的职业所特有的那些小小的新细节重要得多。
大树小树
再分享一个 Morgan 本人很喜欢的例子。
大多数小树苗在最初的几十年基本都是生长在母亲的树荫下,这意味着光照是有限的,从而导致它们生长缓慢,这又进一步导致木头的密度和硬度增加。
如果我们将小树苗种在空旷的土地上,避开大树树荫的遮挡,使树苗受到的光照增加,它们的生长速度就会加快,使得木头的密度和硬度大幅降低。
密度和硬度不足的树木是真菌和疾病滋生的最佳场所,最终这样的树肯定是活不长的。
商业和投资不也正是这样吗?
很多投资者和公司都试图用一年的经营换取十年的回报,和之前金鱼的例子一样,最终都不会有好结果。
跨领域的连接
节目中 Morgan 还列举了非常多的跨领域之间知识点相互连接的例子,我再挑几个跟大家分享。
《大西洋》(The Atlantics) 的编辑、记者 Derek Thompson 曾经告诉 Morgan 说:「金钱更像是一种疫苗,而不是一种提升表现的药物。它可以避免很多痛苦,但不一定会让你更快乐。」
这是生物医药学领域与经济学领域的连接。
有一个理论叫做「本福特的争议定律」 (Benford's Law of Controversy,注意不要和真正的 Benford's Law 搞混),简单来说就是激情 (passion) 与可获得的真实信息量成反比。因此,当人们有机会用谣言、理论和想象填补空缺的真实信息时,他们会非常乐意,并坚信这些就是事实。
这是物理学领域与传播学领域的连接。
在复杂系统科学 (Complexity System) 中,有个理论叫做「涌现」 (Emergence),这是一种现象,指许多小实体通过交互作用产生了一个大实体,而这个大实体会展现出与小实体不同的独特属性。
生物学、化学、哲学中都有相关理论的研究。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常见的例子。比如,北方因为纬度高所以冷空气聚集,而南方因为维度低所以暖风形成,这本来都很正常,但当两者在美国密苏里州上空汇合时,你就会看到一场破坏性极大的龙卷风。
同样在职场中,当一个人选好恰当的时机把一些看似平庸的技能混合在一起同时展现出来时,可能会比一个只擅长做一件事的专业人士成功好几倍。
这是复杂性科学领域与气候学领域、职场生活的连接。
中国有句几百年前出现的谚语叫做「三人成虎」,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你有没有想过,几百年前的一句话在今天的社交媒体时代具有怎样的意义?只要有足够的人说「这是真的」,人们就会相信任何事。
这就是历史与现在的连接。
......
最后用 Morgan 的话结束我们今天的分享:
Look around and you will literally find hundreds of these ideas linking one field to another. It is so much more fun to find these things then confining yourself to your own field. And better yet, I think it gets you closer to the truth.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上百个这样的将一个领域连接到另一个领域的情况。找到这些东西比把自己限制在自己的领域里有趣多了。更好的是,我觉得这能让你更接近真相。
O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Morgan Housel 的播客都不长,我非常推荐你去订阅收听,能收获不少启发。如果你还没读过他的书,我也推荐你去阅读,相信读完之后对世界的认知又能更深一层。
See you next week!
April@Beads
往期精选
关于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延伸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知识、经验、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北京时间每周一上午 8:30 发送。(*不出意外的话)
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和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博:@BeadsLetter
Twitter (X): @BeadsLetter
Threads: @beadsletterx
Email: [email protected]
Beads is a proud member of Marcast.

*以防走失,除了上述 Beads 的各个社交账号,也欢迎你扫描关注上方 Marcast 厂牌公众号,每隔一周,我们也会把 Beads 的内容同步过去。
See you ever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