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部《伊隆·马斯克传》| Beads #43
神奇六词、圣经的启示与沉默

Hi,
我是李马克,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43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1555,比上周净增 46,欢迎新订阅的朋友!
我们的下一个小目标是 1.8K+ 订阅,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还请继续帮我们把 Beads 转发和分享出去,这对我们把这件事持续做下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Beads 的订阅地址是:https://beads.beehiiv.com
如果你对 Beads 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反馈,非常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也欢迎关注我们的 微博、Twitter (X)、Threads 账号,我们也会在上面不定期分享一些播客笔记。
今天要给你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Lex Fridman Podcast 的最新一集节目:Walter Isaacson: Elon Musk, Steve Jobs, Einstein, Da Vinci & Ben Franklin
可能你也有看到,沃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 的最新一本传记作品 《伊隆·马斯克传》(Elon Musk) 在上周发布了,英文版和中文版是同步发布的。如果有能力的话,我还是建议你直接读英文原版。
毫无疑问,Elon Musk 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传奇和戏剧性的企业家,我建议你在读这本最新的传记前,可以先去看一下 Tim Urban 之前在 WaitButWhy 博客上发布的一系列关于 Elon Musk 和他几家公司的内容,非常详实和精彩。
根据我搜到的资料显示 (如有纰漏请指正),Elon Musk 目前共掌控着 7 家公司:
这里面的每一家公司在我看来都做着那种大开大合的事情。
关于 Elon Musk 我们就先不多说了,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集 Lex 对谈的主角沃尔特·艾萨克森 (Walter Isaacson) 。
1952 年,Walter Isaacson 出生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新奥尔良市 (New Orleans, Louisiana),现年 61 岁。1974 年从哈佛大学毕业后 (主修历史和文学),他又以「罗德学者」(Rhode Scholar) 的身份去到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 (Pembroke College, Oxford) 进修哲学、政治和经济学 (Philosophy, Politics, and Economis / PPE),并以最高荣誉毕业 (First-Class Honours)。
毕业后,他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1978 年,Walter Isaacson 进入美国《时代》周刊,1996 年他成为了该杂志历史上的第 14 位总编辑。2001 年,他成为了 CNN 的主席和 CEO,开始掌管这家新闻机构,但仅过了两年,2003 年他就离开了 CNN (这段经历后面我们也会讲到)。接着,他又去非盈利组织阿斯彭研究所 (Aspen Institute) 做了主席和 CEO,一直做到 2018 年。从 Aspen 辞任后,他回到自己家乡新奥尔良的杜兰大学 (Tulane University) 教历史,同时也担任纽约一家金融机构 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 的顾问合伙人。
除了写书、教课和做咨询,Walter Isaacson 也有一档和 Dell Technologies 合作播客 Trailblazers,同时也是一档视频节目 Amanpour & Company 的 co-host,这档节目在 PBS 和 CNN 播出。
2012 年,Walter Isaacson 被《时代》周刊提名为世界最又影响力的 100 人;2013 年,他被 Royal Society of Arts 授予本杰明·富兰克林奖章 (Benjamin Franklin Medal);2021 年,他因在传记写作领域的杰出贡献被美国政府授予「美国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s)。
可以这么说,Walter Isaacson 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传记作家,他在国内为人熟知是因为之前那本《乔布斯传》(Steve Jobs)。如果把合著和编辑的书算在内,目前 Walter Isaacson 一共出版了 11 部作品:
The Wise Men (Co-author, 1986)
Kissinger (1992)
Benjamin Franklin (2003)
Einstein (2007)
American Sketches (2009)
Profiles in Leadership (Editor, 2010)
Steve Jobs (2011)
The Innovators (2014)
Leonardo da Vinci (2017)
The Code Breaker (2021)
Elon Musk (2023)
今天,我们来看看 Lex Fridman 和 Walter Isaacson 在这集节目里都聊了些什么。

与魔鬼同行
节目开头,Lex 先问了艾萨克森 Elon Musk 和他父亲的关系的问题。
Elon Musk 之所以是现在的 Elon Musk,可以说是受他父亲 Errol Musk 的影响最深。
艾萨克森用「化身博士」(Dr. Jekyll and Mr. Hyde) 的双重人格来形容 Elon 的父亲 Errol。一方面,他爸是一名优秀的电器和机械工程师,但另一方面他爸爸暴躁的性格和虐待倾向让 Elon 从小到大伤得不轻。
一次 Elon 在学校里被人打得面目全非,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回家后,他爸不但没有安慰他,反而指着鼻子骂了他一个多小时,说他非常 stupid。
父子俩之间具体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就不赘述了,你都可以在传记里读到。
总之,有一个这样的父亲,Elon Musk 在成长过程中,体内的性格也渐渐生成了一面暗黑的气质,同时对风险和戏剧性上瘾。
艾萨克森在这里引用了奥巴马 (Barack Obama) 在回忆录里写的一句话:
Every successful man is either trying to live up to the expectations of his father or live down the sins of his father.
每个成功的男人,要么是努力实现父亲的期望,要么就是活在父亲罪恶的阴影里。
用他妈妈 Maye Musk 的话来说:Elon 的可怕在于,他变成了他的父亲。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福的童年,Lex 追问说,有没有一些建议可以给到那些童年遭受过不幸的人。
艾萨克森说我们每个人的体内可能都一个魔鬼 (demon),即使像他这样出生在一个很好的家庭里的人,也有心魔。你和他战斗已久,有时候你赢,有时候他胜。而我们人生的第一要义就是:学会驾驭自己的心魔 (harness your demons),学会和他共存。
再者,要搞清楚自己到底擅长什么 (know what you are good at)。在这里艾萨克森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当时他在《时代》周刊做总编的时候,他管理运营着一个 150 人左右的团队,那时的感觉很好。可后来当他来到 CNN 做 CEO,公司规模一下大了太多,让他不知所措。
后来这些经历让艾萨克森意识到一件事:他并不擅长做管理,不擅长做一个大组织的执行人,因为我很在乎别人会不会生我的气。我更擅长的是近距离的观察人们,并用直白的表达方式写作,把故事声动有趣地讲出来。
相比起艾萨克森的温柔,Elon Musk 就是绝对的对立面。在做采访的时候,艾萨克森和 Tesla 的前总裁 John McNeil 聊过,John 说 Elon 在公司管理上显得特别粗暴,他总是在开人,缺乏同理心。Elon 对此的回应是:是的,这是正确的,John McNeil 不会开人。他更关心取悦他人,而不是取悦整个事业或把事情搞定。艾萨克森说,这也就是为什么像 Elon Musk 这类人能把大事干成,而像我这样的人在给他写传记
当然,并不是说能够取悦他人的人就成为不了一个好的管理者,艾萨克森在这里举了个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的例子。富兰克林就是个天生很会取悦他人的人,当时的美国国父们比如 John Adams 就曾严厉地批判过富兰克林,说他总是想讨得他人的喜爱。但事实证明,这不是一件坏事。当时美国建国的过程历经无比艰辛,是谁把当时最厉害的一群人 (founding fathers) 每次都能聚集起来开会开会再开会的呢?是富兰克林。
不同的人格,可以塑造不同的领导风格,不同的领导风格也可以都是有效的。只不过在 Elon Musk 这里,就是这种魔鬼风格。
Elon Musk 前后上过 3 次 Lex 的节目,他们私交也不错。Lex 说他的感觉是像 Elon 这种人,他可能对外界表现出来的是对风险和戏剧性的上瘾,但在此之上可能是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一种对更大局面中人们的共情。
艾萨克森补充说是一种对全人类的共情 (empathy towards humanity),而不是对身边几个人的共情。这可能也就是他们这类人为什么拥有伟大的目标,而对身边人的情绪却毫无头绪。
Elon Musk 有 3 个在艾萨克森看来过于宏伟的使命:
让人类成为可以多星球生存的物种 (multi-planetary)
让人类拥有可持续的能源 (sustainable energy)
确保人工智能是安全的,让其符合人类的利益 (safe AI)
Elon 一次和艾萨克森开玩笑说,你看那些漫话里的超级英雄,他们都在忙着拯救世界,但是他们只穿着内裤,看起来太滑稽了。说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是,他们确实是在拯救世界。
Lex 说他读到书里的这些故事,一方面觉得童年的不幸很心痛,另一方面能感到自己非常收到鼓舞。
If you walk side by side with those demons, if you don’t let that pain break you or somehow channel it, if you can put it this way, that you can achieve. You can do great things in this world.
如果你与那些恶魔并肩而行,如果你不让痛苦打破你而是以某种方式引导它,如果你可以这样做,你就可以在这世上做成伟大的事情。
艾萨克森说这正是他希望通过他书写的这些传记作品达成的目标,希望给到人们灵感和鼓舞。一本传记不是要教你应该怎么做,而是提醒你在这样的时代,你正在和这样的人同行。
视觉思考者与黑屋子
1905 年被称作物理学界的奇迹年 (Annus mirabilis) 。在这一年,一个在瑞士苏黎世的在专利局打工的年轻人,一连发表了 3 篇论文和 1 篇论文附录,这 4 篇东西颠覆了经典物理学的认知体系:
《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On a Heuristic Point of View Concerning the Pro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Light),解释了「光电效应」,推进了后来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的理论
《关于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在静止液体中悬浮的小粒子的运动》(On the Movement of Small Particles Suspended in Stationary Liquids Required by the Molecular-Kinetic Theory of Heat),使得「原子理论」成为现实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阐释了狭义相对论 (The 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
《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Does the Inertia of a Body Depend Upon its Energy Content?), 导出质能方程公式 E = mc²
1905 年,这个年轻人仅仅只有 26 岁。
艾萨克森写过一本爱因斯坦 (Albet Einstein) 的传记,也非常值得一读。Lex 问他一个人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内连发三思篇改变世界的东西,这里面有什么智慧可以分享吗。
艾萨克森说爱因斯坦是一个「视觉思考者」(visual thinker),他能在脑中演算事物的变化。可能是得益于在瑞士专利局的工作,当时瑞士全国已经开始进入标准时间,他们有同步时钟的需求,所以要制作一个同步设备,使用光来专递信号让两个时钟保持时间的同步。这样一来二去,爱因斯坦就开始设想,如果你跑得足够快,和光速一样快,那么光在你眼里就像禁止了!爱因斯坦做了一个大胆的思维实验,如果光速是恒定的绝对的,那么时间就成了相对的,这取决于你的运动状态。这是个思维上的巨大飞跃,所以才有了后面的物理学故事和那么多的科幻电影。
Elon Musk 也是一样,也是一个「视觉思考者」,当 Elon Musk 有了做 SpaceX 的想法时,他就已经开始设想买一艘小型的宇宙飞船,把一个实验温室发射到火星上做实验。一次在从俄罗斯返回美国的飞机上,他就开始演算发射一枚火箭要多少原料,多少金属,多少燃料,多少钱……
这就是乔布斯身边人所说的那种现实扭曲立场 (the Reality Distortion Field),别人眼里做不到的事情,在他们愿景的驱使下居然真的一步步做到了。
艾萨克森认为像达芬奇、爱因斯坦、乔布斯、Elon Musk 这类人都属于「视觉思考者」,这可能也就是这些人被称作 Visionary 的原因吧,因为他们看到了,所以相信能够实现。
这里还有一个小例子,有一次 Elon Musk 在特斯拉的工厂里巡视,他看到骑车地盘上有个固定的东西用了 6 颗螺栓,就把工程师叫来文化说这里为什么用了 6 颗螺栓。接着说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这里有 6 颗螺栓的话,如果发生一个碰撞事故,这 6 颗螺栓就会这样那样飞出来…… 这里用 4 颗螺栓就行。后来工程师做了几次测试,发现果然需要 4 颗螺栓才最合理。
听到这里我的汗毛树立了一下,因为之前就听说 Elon Musk 把自己称作都不是 Mirco-manager 了,而是 Nano-manager……. 果然厉害得不是一个维度。
还有一个我听到后觉得非常好的点是,马斯克会把设计师的工位就设置在工厂组装线的旁边,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设计师非常直观地看到他们设计的图纸是怎么落成现实产品的,让整个设计过程更加形象化。
Elon Musk 非常注重这种「端到端」的控制 (end-to-end control),这也是特斯拉能够不断创新的原因,不仅关注产品的设计,更关注产品的制造过程,如果遇到问题,就从「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出发重新思考。这在很多企业里是不常见的,也是很多企业家很难做到的。
Lex 说 Elon 这样建造东西的人,就像一个带着视觉化的愿景走进一个黑屋子 (dark room) 的人。虽然屋子里很黑,什么都看不到,但是他们非常有自信去走进了黑暗去探索,遇到问题也能即使调整。
艾萨克森说能走进这样的黑屋子的人,也需要具备几个素质:
第一,Ta 一定是个敢于冒险的人 (adventurous)
第二,Ta 要拥有一颗能够反复自我迭代的大脑 (iterative brain cycles),可以根据反馈快速调整,做出行动
第三,可能是这世界上大多数人做不到的:你必须要意识到你就是会搞砸一些时间,你要接受失败
不论是最初坐着五月花号 (Mayflower) 来到美洲大陆的那群人,还是从纳粹集中营里逃出来的人,他们的身上都有这样的特质。
天鹅绒手套 vs 喷火巨龙
艾萨克森曾经问 Woz (Steve Wozniak) 说,乔布斯有必要在公司管理上那么粗暴吗?
Woz 说,如果我是老板,我肯定会对每个人都很好,每个人都有股票期权,大家就像一家人。但如果真的是我在运营 Apple,我们可能永远造不出 Macintoch 和 iPhone。
乔布斯对艾萨克森说,像你们这样的人,都喜欢戴天鹅绒手套 (velvet gloves,意指优雅体面,温柔绅士),你们希望别人喜欢你们,你们都说一些甜言蜜语来掩盖真相 (sugarcoat),而我们这种出身与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可负担不起这样的奢侈,如果东西很烂,我必须告诉大家这就是很烂,或者和自己说我的团队就是个二流团队。
Elon Musk 也是一样。收购完成后,Elon 在 Twitter 内部来了一场天翻地覆的变革。
之前的 Twitter 特别重视员工的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他们甚至还有一个瑜伽教室来让员工们放松,确保他们不会受到心理上的威胁 (psychological safety)。Elon 每次听到这个词都会苦笑,他说自己喜欢「硬核」(hardcore) 、「强烈」(intensity) 这些词,他要把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an intense sense of urgency) 作为公司的运营原则。
所以,Elon Musk 并不喜欢 Twitter 这个名字,一只叽叽喳喳的小鸟。用 Twitter 前 CEO Parag Agrawal 的话来说,Elon 需要的是一只喷火的巨龙 (a fire breathing dragon)。
解雇算法 与 A人招聘
Elon Musk 接管 Twitter 后,就解雇了大批的员工。
艾萨克森认为 Elon 有一个「20%」的算法,在面对一个问题时:
质疑每一项需求
删除、删除、删除、再删除……
如果删除到最后,你没有再重新补回 20% 的话,说明你上一步删除得还不够多,你太胆小了
Lex 问艾萨克森,那你觉得 Elon 是不是做得太过了,艾萨克森说或许是的,但这就是他的算法。他可能也会重新招一批人进去,但这次招人,就肯定要找他心目中的 A Player。
在聊到 Elon Musk 的招人方式时,Lex 提到艾萨克森在书里反复强调的 Elon 最看重人的 3 个品质:
卓越的头脑/能力 (excellence)
值得信赖 (trustworthiness)
自驱力 (drive)
艾萨克森在节目里提到一个找人时常用的工具,我觉得值得画个重点,就是「跳级会议」(skip-level meeting)。就是不按照职级找直系下属开会,而是隔一级甚至两级,直接找一线的员工开会,了解情况,发现人才。
一个经典的案例,星舰 (Starship,SpaceX 建造的超大型运载火箭)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猛禽引擎」(Raptor engine ) 的制造一直很不顺利,他解雇了项目的负责人,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亲自到车间和员工面谈,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训练这些一线员工的思维。
其中有一个叫 Jacob McKenzie 的小伙子,马斯克每问一个问题,他就会给出一个简单明了的答案,一点没有慌乱。
有一天大半夜,马斯克打电话给这个 Jacob 问他,你还在吗,Jacob 说是的,我还在工作。马斯克接着说,Okay,我要让你负责建造猛禽的团队。
而就在前几天的 9 月 14 号,第一艘星舰 Starship 已经建造完毕:
Made on Earth by humans
— SpaceX (@SpaceX)
Sep 13, 2023
我尝尝在想,那些被 Elon Musk 解雇的人,其实各有各的无奈,里面也不乏很多很优秀的人。那么,那些留下的人都要怎样才能活下来呢?
Lex 和我有一样的疑问,艾萨克森说那些留下来的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人,他们都是很了解自己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之前有个 Tesla 的员工,因为工作强度太多受不了,辞职去了另外一家公司。但过了没多久,这个人又给之前的领导打电话,问他能不能回来,因为在新公司太无聊了……
I’d rather be burned out than bored.
我宁愿精疲力竭,也不愿忍受无聊。
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就是上文提到三个素质之一的 Drive,这些人都是有自我驱动力的人。
多任务执行 vs 连续任务执行:Elon Musk 的时间管理
你肯定和我一样,有一个最大的好奇点:Elon Musk 一个人搞这么多公司,好几盘子事业,还都是这么大的工程,他到底是怎么管理时间的啊??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曾经,艾萨克森也以为 Elon Musk 是一个很厉害的「多任务执行者」(Multi-tasker),后来别人指正他说,Elon Musk 其实是一个「连续任务执行者」(Serial-tasker)。
那么,Multi-tasker 和 Serial-tasker 有什么区别呢?
「多任务执行」(Multi-tasking),同一段时间内,同时处理多项工作,较容易分心,导致什么都没做好
「连续任务执行」(Serial-tasking),每个时间段只集中处理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完成后,切换到下一项工作
我一直觉得 muti-tasking 是个伪命题,一个人不可能同时干好几样事情的 (我指正式的工作项目,而不是日常生活或休闲娱乐项目),这里面来来回回的切换成本太高了,容易引起大脑宕机。
而 serial-tasking 不同,像 Elon Musk 这样的人,他能保持长时间的专注,一个事情处理完,立马投入下一个事情,每件事情都很专注。促使 Elon Musk 成为这样一个 serial-tasker 的原因,也正是我们上面提到的,他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
艾萨克森说他从来不鼓励大家去模仿 Elon Musk 的时间管理风格,因为这需要很多团队的支持,和一种切换 (shift) 的能力。
另外,艾萨克森也说到,Elon Musk 这样的特点也有不好的一面,他这类人无法享受当下 (savour the moment)。
神奇六词与圣经的启示:如何写一部人物传记
这集里 Lex 问了很多问题,但是只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是本集最有价值的问题,他问 Walter Isaaccon:你是怎么写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艾萨克森每一本传记作品都是大部头,非常厚,如果要写这样一本书,我无法想想这是怎样的工程量,况且还要搜集材料,去采访很多人。
艾萨克森在回答 Lex 这个问题时,总结了两点,这两点在我看来真的是这集节目最精华的两句话:
第一句:Let me tell you a story.
第二句:Make it chronological.
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让我给你讲个故事
艾萨克森说,每当我想传达一个想法的时候,有 6 个神奇的单词总会出现在我的脑子里,我甚至应该把这 6 个词写下来钉在我的书桌上: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对,就是这句话:让我给你讲个故事。
很多作家急于给你输出观点和意见,但写一部人物传记最重要的就是先仔细观察你要书写的对象,试图弄清楚他们的大脑是怎么工作的。他们都做了哪些事?反应了他们怎样的思维模式?
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一个个的故事来表现。
有的写作者是传教士 (preacher),有的写作者是讲故事的人 (storyteller)。艾萨克森自己就是一个 讲故事的人。
如果这样对于圣经足够好,那么对你也足够好
艾萨克森在写书的路上,有一个人对他的影响很大,这个人就是美国出版集团 Simon & Schuster 的前副总裁和执行编辑 Alice Mayhew。
有一次,Alice Mayhew 在艾萨克森的书稿里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话:
All things in good time. Keep it chronological. If it’s good enough for the Bible, it’s good enough for you.
一切都会有好的安排。按照时间顺序写。如果这种书写方式对于《圣经》来说足够好,那么对于你也足够好。
一张小纸条,改变了 Walter Isaacson 的写作之路。
没有一个人是不按时间顺序成长的。28 岁、29 岁、30 岁…… 大家都是一年年的积累生活阅历和经验,所以按照编年体的顺序书写,就是一本人物传记最好的书写方式。
Let me tell you a story 启发我要尽可能还原一个事件的场景,don't tell and just show,让听者自己做判断。还记得之前我们在第 15 封邮件《不要给我讲道理,给我讲个故事吧》里面讲到的那些讲故事的工具吗?
Keep it chronological 启发我要有耐心,保持客观的记录,尊重时间的发展。时间本身就是一种叙事。
这两句话,是我听这集播客最大、最大、最大的收获。
采访中的沉默
既然是写人物传记,过程中必然会要进行大量的实地探访和采访,Lex 问艾萨克森一般在采访时他都会怎么做。
艾萨克森说到 3 点,但这 3 点就足够一个人练习好久:
认真地倾听。只要你有认真倾听的意愿,人们就愿意说话
不要问具体的问题,不要做潜在的引导,提一个问题,然后闭嘴。这点是艾萨克森从几个新闻界的前辈那里学来的,比如他们会上门采访民众关于选举的看法:我想搞清楚这个选举究竟是怎么回事,都发生了什么?然后就闭嘴。接着,对方就会滔滔不绝
不要试图填补沉默。有时候被采访对象在表达时会出现大量的沉默和停顿,还记得我们在第 36 封邮件里提到的 Elon Musk 在 Lex 节目上出现的长达 21 秒的停顿吗,这要是个电视节目,这个时长的停顿就相当于直播事故了。艾萨克森说,对方出现沉默后,你要更能保持住沉默,对方才能把话说下去,把话说完
Lex 接着问,那对于像他这样做播客采访的人,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艾萨克森回答说:展现真实的好奇 (to be actually curious)。
听到这里,我再一次在心里鼓了一下掌。
没错,就是这样。因为我自己也有做一档对谈类的播客,如果你对面前的这个人没有好奇,那么大概率是做不出好内容的,因为你想快速把音录完,把活儿干完。
在这里 Lex 还和艾萨克森坦白了一个他最真实的困惑,可能是因为播客这个媒介的关系,Lex 觉得有时候很难和嘉宾建立真正的信任。即使建立了信任,这种信任也是非常滞后的,一般都是在节目录完之后,或者甚至录了几次节目之后。
Lex 问艾萨克森是如何和对象建立信任的,艾萨克森说他之前毕竟是做传统媒体出身的,是做纸媒出身的,我有出版的作品,印刷纸媒又是一个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媒介,所以人们坑对它有一种天然的喜欢和偏好。
Lex 苦笑了一下说:感觉做播客特别像「一夜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死亡、遗产和人生建议
节目结尾,Lex 问艾萨克森,你写了那么多传记,研究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我们吗?
艾萨克森引用了苏格拉底 (Socrates) 的一句话: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Know thyself. 了解你自己。
你不必弄清楚这一切事物的重大意义,但是你必须弄清楚你为什么要做你正在做的事情,你的动机是什么,这件事要走向何方。
Lex 问艾萨克森,你害怕死亡吗?
艾萨克森说他并没有过多考虑过这件事,但是乔布斯之前说过的一句话让他觉得很棒:我们都要死去的事实,可以给你专注力,给你意义 (The fact that we are going to die gives you focus and gives you meaning)。
硅谷有很多技术男 (tech bros,略带贬义) 一直研究产生不老的方法,Elon Musk 说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就像神话里的西西弗斯 (Sisyphus),永生伴随的是永远的诅咒。
古希腊有一句话,用来提醒活着的人们:Momento mori. 记住,你将会死去。
Lex 在节目里对艾萨克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考虑过遗产 (legacy) 吗?
艾萨克森说他作为一名传记作家,很幸运知道自己的遗产是什么。一架子的书就是最直接的遗产,但比这更重要的是,那些读到这些作品的人,他们能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与激励。
在文章开头我们也介绍过了,艾萨克森现在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新奥尔良市,在当地的杜兰大学里教历史。在卡特里娜飓风把新奥尔良摧毁后,艾萨克森被任命为当时的经济复苏委员会副主席,也正是因为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来自这个地方,是这个地方养育了现在的他,他回到家乡不是为了帮一点忙,而是想要通过个人的力量回报这篇养育自己的社区和土地。
新奥尔良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城市,他希望可以让这个地方一直持续的发展下去,在他看来这不是遗产,这是一种基本的传承。
最后说到这里,艾萨克森还引用了诗人 T.S.Elliot 的诗集 Four Quartets 里的一句诗:

我们不应当停止探索。
所有探索的最后,
我们都会回到最初开始的地方。
而这一次,我们将重新认识它。
希望你喜欢今天的内容。
See you next week.
李马克@Beads
往期精选
关于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延伸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知识、经验、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北京时间每周一上午 8:30 发送。(*不出意外的话)
你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和关注我们的最新动态:
微博:@BeadsLetter
Twitter (X): @BeadsLetter
Threads: @beadsletterx
Email: [email protected]
Beads is a proud member of Marcast.

以防走失,除了上述 Beads 的各个社交账号,也欢迎你扫描关注上方 Marcast 厂牌公众号,每隔一周,我们也会把 Beads 的内容同步过去。
See you every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