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寻找意义,寻找作用 | Beads #36
口碑营销 2.0、幸运剃刀、敢于做个怪人

Hi,
我是 April,这是 Beads 给你发送的第 36 封邮件。
截至这封邮件发出前,Beads 的订阅量达到了 1309,比上周净增加 32,欢迎新订阅的朋友!
Beads 的订阅量来到 1300+,很开心,距离我们的下一个小目标 1500+ 又进了一步!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还请大家继续我们把 Beads 转发和分享出去:https://beads.beehiiv.com
另外,为了让 Beads 更好、更健康、更可持续地做下去,我们小团队最近也开始思考会员付费订阅或品牌广告赞助的模式 (当然,前提是能找到赞助的情况下)。作为订阅用户的你,更倾向与哪一种模式呢?欢迎点击这个【问卷】告诉我们,非常希望得到你的反馈!(之前已经填过的朋友就不用再填啦)
如果你对 Beads 有什么好的建议,非常欢迎联系我们,我们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也欢迎关注我们的 微博、Twitter (X)、Threads 账号,我们也会在上面定期分享一些播客的 take-away。
OK,今天要给你分享的内容是来自播客 Infinite Loops 的单集:George Mack — Marketing, Mental Models, and Technology
Infinite Loops,无限循环,在现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很容易陷入思维的无限循环中,一个死循环,你走不出来也找不出答案。所以,这档播客节目旨在从多元的视角给大家输送各种新鲜的观点,帮助我们在看待历史、哲学、艺术、科技领域等各类问题时,都尽量避免掉进思维的无限循环中。
我也很喜欢这档播客的 slogan:
Become a more nuanced thinker. 成为一个更细致入微的思考者。
主持人 Jim O'Shaughnessy 是一位美国的投资人,他目前是 O'Shaughnessy Asset Management (OSAM) 的创始人,也管理着另外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O'Shaughnessy Ventures (OSV)。
这个名字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在我们发送的第 8 封邮件里,我们分享了一集播客 Invest Like the Best 的节目,它的主持人叫 Patrick O'Shaughnessy,Jim O'Shaughnessy 就是他爸。父子俩都搞投资,也都做播客。
这集节目的嘉宾叫 George Mack,他是一家营销机构 Multiply 的创始人兼首席创新官 (Chief Innovation Officer)。Multiply 帮助了一批创业公司和快速发展的企业得到了如 Stripe、YC、红杉资本和 LVMH 等资本的投资。
George Mack 同时也是一位多产的创作者,他写的文章主要涉及思维模型 (mental models)、营销、技术工具和人生策略等等。他也有写一份 newsletter 叫做 George Mack's Lindy Library,分享他自己精挑细选的 The 0.1% Of Ideas, Videos and Articles.
OK,简介到这里,看看我们能不能从 Jim O'Shaughnessy 与 George Mack 的对话中找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观点吧。
Let's go!

新的教育形式
英国著名的广播剧作家 Douglas Adams 曾在他的书《怀疑的鲑鱼》 (The Salmon of Doubt) 中写到:
I've come up with a set of rules that describe our reactions to technologies 我总结了一套规律来描述我们对科技的反应:
1. Anything that is in the world when you're born is normal and ordinary and is just a natural part of the way the world works. 当你出生时世界上就已经存在的科技,是最普遍和自然的,是属于世界正常运行的一部分
2. Anything that's invented between when you're fifteen and thirty-five is new and exciting and revolutionary and you can probably get a career in it. 任何在你 15-25 岁之间被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新奇刺激的、具有革命性的,你或许还能参与其中并找到一份与之相关的职业
3. Anything invented after you're thirty-five is against the natural order of things. 任何在你 35 岁之后被发明出来的东西都是违反事物自然规律的
(看到第三条的时候真的有笑出声hhhh)
George Mack 在节目刚开始就引用了这句话,我顺着他的思路想了想自己的情况,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可以划分到第一类;笔记本电脑、iPhone、AI 技术等可以划分到第二类;本人还未满35,对于我来说时光机大概属于第三类。
科技的发展使得信息呈「病毒式传播」 (virality)。在国外比如 Facebook、Instagram、TikTok、Threads,国内比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等,技术的进步催发了这些平台的出现,而这些平台的出现,使得任何信息都能在瞬息之间传遍千里,这一切都在影响以及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前几年新冠病毒的爆发,使得几乎全世界都在居家隔离状态,在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开始出现并有可能成为未来趋势:远程办公 (Remote Working)。
… with this idea of remote work that just put a billion people online, a billion really, really talented people online. 远程办公将十亿人才逼到了线上,而且是非常聪明的十亿人。
Jim 也说到 Infinite Loops 的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和他一样住在美国,其他人有在印度的,也有在罗马尼亚的。
人才的地域限制逐渐被打破。除此之外,年龄限制也逐渐被打破。
You can take it further as well. I'd say you're going to have potentially the first teenage, maybe younger, self-made billionaire in the next few decades. 更进一步地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可能会出现第一个十几岁甚至更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
美国一位叫 Ryan 的小男孩从 2015 年起就注册了自己的 Youtube 频道 Ryan's World,我去看了一下最新数据,截至目前这个频道已经积累了 3500W+ 的订阅。节目中没有提到这位小朋友的收入,你可以来猜猜看。
而这样的例子,往后只会越来越多。
在这种由科技推动的新环境下,孩子们的学习方式也开始随之发生改变,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开始兴起:在家上学 (homeschooling)。
尽管一切还存在争议,这些改变只是正在进行中,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改变已经处于进行中。
So, not only are you going to see the developing nations come online, you're going to see younger and younger people come online. 我们不仅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上线,也会看到越来越年轻的人上线。
Jim 的预测则是:最终所有老旧的教育机构和体制都将瓦解崩坏。因为他们还在拼命坚持和维护那些旧的做事方式。
Synthesis School 是 Josh Dahn 在 Elon Musk 的邀请下在 SpaceX 开发的线上课程,为孩子们提供最具有创新性的学习体验,培养孩子们战略思维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与老旧的学习模式完全不同,早在工业时代,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在房间里老实待满 8 小时的人」。
I'm very excited by teaching children how to think rather than what to think. And the idea of the world that we're moving into is one where creativity really, for the first time is going to be like one of the top attributes. That, and your ability to synthesize things. 我很高兴能教孩子们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在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里,创造力第一次真正成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另外,还有你综合事物的能力。
口碑营销 2.0
口口相传、口碑 (Word of Mouth),与广告等大众媒体相反,是一种通过人与人之间互相推荐来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随着传播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Word of Mouth 逐渐进化完善成 Word of Mouth 2.0,也就是「网络口碑」,基本就是将「口碑营销」和「网络营销」有机结合,例如我们在淘宝上给商家好评的行为。
社交的形式无非就是线下 (如直接跟朋友约在家附近的店撸串喝啤酒) 和线上 (如微信跟朋友聊天)两种,毫无疑问,单论信息传播速度,线上完胜,随便转发一个朋友圈就可以瞬间让成百上千人同时看到还不受地域限制。所以,比起普通的口口相传,网络口碑传播的速度要快得多,影响力也大得多。
And because actually people are finding more similar people to them online, the word of mouth spreads a lot faster. So I call it kind of word of mouth 2.0. 而且由于实际上人们在网上找到了更多与自己相似的人,因此口碑传播得更快。 所以我称之为口碑 2.0。
George Mack 在节目中还提到,如果将 Word of Mouth 的概念再进行拆分理解,其实我们所熟悉的各类软件,如:Slack、iMessage、WhatsApp、Discord、Telegram、Twitter 等等,都属于其范畴。
所以现如今,经营好「口碑2.0」无疑是市场营销的重要内容。
最好的营销者看起来不像营销者
Jim O'Shaughnessy 在节目中提到他曾经发过的一条推文:
Everything begins life as a marketing campaign. The most successful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those who have the ability to reframe things. And we're all in the entertainment business, whether we realize it or not. 一切都是从营销活动开始的。 世界上最成功的人是那些有能力重构事物的人。 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所身处行业其实都是娱乐行业。
重构 (reframing) 是一种十分有影响力却容易被人忽视的能力。很简单,如果我们说「死亡保险」(Death Insurance),销售额会是 0,如果重组语言改成「人寿保险」Llife Insurance),于是数十亿的销售额就来了。
The best marketing campaign doesn't look like a marketing campaign. The best sales person doesn't sound like a salesperson.
最好的营销活动看起来并不像营销活动。最好的销售人员听起来不像销售人员。
这句话是 George 在阅读 Peter Thiel 的书《从零到一》(Zero To One) 时获得的心得。Thiel 在书中说到,工程师们总是忽视销售人员 (salesperson) 和营销人员 (marketer),因为在工程师们眼中,这些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出席一下饭局,在办公室聊天,到处散发一下自己无处安放的魅力。
实际上,工程师的大脑 + 销售营销人员的大脑= 一个非常特殊的个体,Elon Musk 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很多人在知道对方在营销时,体内的「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 和「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就会自动激活,本能地开始产生反感,行为上开始拒绝。这种感觉应该差不多就是我们在接到五花八门的营销电话时的反应吧。
但 Elon 不一样,他没有 CMO (Cheif Marketing Officer) 的身份,在大众眼中他并不是一个销售或营销人员,因此体内的防御机制并没有被激活,相反大众看到的 Elon Musk 是企业家、是世界首富、是公司创始人,他说的话举足轻重。
George 说,Elon 就是一个最好的营销人员,因为他不是首席营销官。
So, that's one of the key things to it. It's about language. I really think we don't spend enough time thinking about the language that we use, as well as the reframing, but the language in particular. 所以,关键的事情之一,就是关于语言的。 我真的认为我们没有花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我们使用的语言,以及重构,但特别是语言。
同样一个词,可以被不同的人理解成各种版本,况且现在很多人还成了「标签思考者」(Label Thinker)。
也就是说,在这些人的脑海中,一切都被定义好了,什么是成功,什么样的人是聪明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遇到各种情况只要往这些定义里套就好了,完全不需要做多余的思考。
And when you're a label thinker, you're not really thinking at all, in my opinion. If you're a label thinker, you're automating an app in your brain that says whatever. 在我看来,当你是一个标签思考者时,你根本就没有真正思考过。 如果你是一个标签思考者,你就会在你的大脑中自动运行一个可以说任何话的应用程序。
如果我们成了 Label Thinker,遇事不思考,我们就会失去创新的能力。
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升级自己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至少 Jim 是这么做的。
「心智模型」是对某人关于某事在现实世界中如何运作的思考过程的解释。通过心智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塑造行为、解决问题、执行任务。
但在我们这么做时,最好记住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说过的一句话以防陷入误区:
Don't look for meaning, look for use. 不要寻找意义,寻找作用。
否则,我们又会掉入 Infinite Loop。
Elon Musk 的 21 秒停顿
Elon Musk 在一次上 Lex Fridman 的播客时,被 Lex 问到 SpaceX 什么时候能将人类送上火星时,他足足停顿了 21 秒才给出答案,当时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的音频/视频卡掉了……
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当时的场景,停顿从 27:47 开始:
Jim 询问 George 对这件事的看法,George 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方面,还是印证了那句「最好的营销者看起来并不像营销者」,Elon 的停顿看起来非常自然,就是完全无意中的行为,就好像他平时工作的时候一直就是这种状态,甚至停顿的时候让人觉得他在很严肃地思考主持人的问题。
另一方面,沉默可以滋生紧张感,沉默之后的发言会变得格外有力。这样具有反差感的细节反而能增添 Elon 的个人魅力。
从心智模型的角度来看的话,George 是这么说的:
Some of the best thinkers know when to disregard the obvious mental models, and the ability to do that, to be unconventional at that point is a very rare skill. 一些最优秀的思想家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忽视明显的心理模型,并且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并在这一点上打破常规,这是一项非常罕见的技能。
但看完 Elon 这 21 秒的停顿后,我倒是觉得他其实就是在认真思考这件事的可能性,并给到 Lex 一个答案。
But, who knows.
幸运剃刀
很多人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这样说并不全面。
George Mack 在节目中提到一个心智模型叫做 「幸运剃刀」(Luck Razor)。简单来说就是,你付出越多的努力,就能积累越多的经验,在面临选择时就越有能力做出对自己更有利、更容易成功的决定。
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幸运,但其实这种幸运算是一种注定,是 Ta 付出后应得的回报。
You've acknowledged that it exists, but also acknowledged that you do have control over it. 你知道它存在,也知道你能控制它。
幸运的人总是在集中精力寻找机会。画家 Pablo Picasso 曾经说过:「灵感确实会出现,但仅在工作的时候才会找上你。」工程学教授、畅销书《学习之道》的作者 Barbara Oakley 曾经也说过:「运气偏爱那些努力尝试的人。」
努力也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努力掌控自己的人生,不轻易对自己说「做不到」。
越幸运的人越努力,越努力的人也会越幸运。持续进步,持续积累,一步步提高自己的幸运概率。
聪明朋友剃刀
除了 Luck Razor,节目中还提到了 Smart Friend Razor,聪明朋友剃刀。
如果你周围有几个很聪明的朋友,他们同时在关注某件事,那么这件事也值得你思考和关注。
Having a smart friend razor is that idea of probably three to five of the smartest people you know and maybe you actually don't know them. Maybe they're online, whatever. But when they say something that's a bit weird and kind of makes you a bit uncomfortable and you're unsure, lean into it, as long as the bet isn't too crazy all the time. Isn't too crazy. 拥有一把「聪明朋友剃刀」意味着你认识的三到五个最聪明的人,也许你实际上并不认识他们。 也许是网络上认识的,或者怎么样,但是,当他们说一些有点奇怪、让你有点不舒服并且你不确定的事情时,只要赌注不是太大,你就可以大胆尝试。
在此基础上,Jim 提出我们不仅可以关注 smart friends 关注的领域,还可以关注那些自己平时不太关注,但在某些方面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比如一些艺术家。
当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James Joyce 写出第一本后现代小说时,大部分人都觉得糟糕极了;Van Gogh 和其他后印象派画家在当年的法国也是备受诋毁。但是曾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建筑学家/科学家/哲学家 Buckminster Fuller 曾经说过一句话:
You're either tuned in or tuned out. 你要么就已经开始接收信号,要么就毫无反应。
对于我们不能接受的事物,不代表它们不存在。
所以,好朋友也好,陌生人也罢,广泛地学习,学着关注和接纳我们不熟悉却有价值的事物,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
敢于「做个怪人」
Jim 在一次公司会议上听见一名员工说:「我们已经没有竞争者了」,并且态度十分坚定。
Jim 回答说:「如果我们连竞争对手都没有,那就证明我们做错了。」
George 也曾经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如果没有人嘲笑你、嘲讽你、奚落你,那你肯定是做错了。」
There's definitely a bit of a superpower about being weird to some extent, obviously that can go wrong. 在某种程度上,做一个奇怪的人这件事多少有种神奇的力量,当然也可能出错。
就像以前大部分人觉得「网上交友」是件很奇怪的事情,都不好意思让周围人知道,而现在呢,好像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
If you want to be in the top 1%, you have to do things different to the 99%. 如果你想跻身前 1%,你就必须做与 99%不同的事情。
当然我们在做一个怪人,必然受到打击和否定,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建立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不要轻易被否定的声音打败。
通过别人看自己
George Mack 本人非常喜欢并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分析,但他仍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比起评论自己,我们更善于评论他人。
George 举了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当你去咖啡馆时,如果认真听周围人的谈话,一定都是听到各种八卦,这种感觉就很像女孩子们的闺蜜局。
牧师 Tony de Mello 曾经说过:
If you're trying to figure out your own shortcomings, look at what bothers you in other people. 如果你想找出自己的缺点,去看看其他人身上有什么能把你惹毛的点。
Jim 本人有次在听别人说话时,越听越烦,心想着这个人怎么讲个没完,还一副什么都懂得样子。而下一秒钟他就反应过来,我自己不也正是这样的吗。
所以事实就是,几乎所有人,都很不擅长评价自己,却很擅长评论他人。
还记得我们第 2 封邮件里提到的「S大法」吗?我们不仅可以通过他人更加了解自己,而且他人可能也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集节目里两人还聊到了一些其他话题,如果感兴趣的话,就找来听听吧。
See you next week!
April@Beads
往期精选
关于 Beads
很多好东西,你都听不到。Beads 是一个专注分享国外优质播客内容的双语 newsletter,为你提取、总结、延伸那些 90% 的人听不到的、隐藏在声音里的一手信息、观点、知识、经验、趣味和审美,和你一起拓展认知视野。北京时间每周一上午 8:30 发送。(*不出意外的话)
微博:@BeadsLetter
Twitter:@BeadsLetter
Threads: @beadsletterx
Email: [email protected]
Beads is a proud member of Marcast Media.